译文
你与我过了二十来年的劳苦贫困日子,辛苦你总是亲手煮好粗茶淡饭之余,还来安慰我。
你从来没有空闲对镜梳妆打扮,你我连连经受荒年凶岁直到白头。
水气蒸腾燕子斜掠门庭荒凉冷落,溪水波光荡漾,小屋像一叶小舟摇曳不定。
如今我不能备酒为你庆贺生辰,依旧只能回家与你商量生计请你分忧。
注释
内人:旧时称妻子。
潦倒:失意,不如意。
丘园:乡下。丘,一作“邱”。
葵藿:古人把葵藿看成贱植物,这里比喻粗贱的食物。
归来与尔谋:典出苏轼《后赤壁赋》:“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与尔谋,指与妻子商量
这首诗创作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是诗人在妻子生日时写给妻子的贺诗。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十一岁的诗人与王睿成亲,至此时已有二十个年头了。这二十年中,他们一直在家乡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而其妻安于贫贱,毫无怨言。每日亲调豆叶野菜维持生计,慰藉他,与他分忧。
参考资料:完善
妻子生日,诗人作此诗纪念,但无美词祝福,只从二十年来潦倒穷困同舟共济敌款遭来,其情甚真,其意甚笃,与其说是一首生日祝福之歌,不如说是丈夫内疚心理的表露。
此诗起调苍凉辛酸,诗人写妻子与自己过了二十年劳苦贫困日子,不但毫无怨言,反而总是在自己苦闷惆怅时安慰自己。对此,诗人给予高度评价。一个“亲”字,写出妻子对诗人的深情,蕴含诗人发自内心的自惭自愧之情,对妻子的赞美则溢于言外。
颔联承首联推进一步,赞美妻子没有闲暇时间临镜梳妆打扮而无所怨言。“绝无暇日”写出诗人妻子为生活而劳碌的程度;“频过”写出荒年之多;“到白头”写出困苦日子之长。
颈联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