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韩非子·难一

韩非 韩非〔先秦〕

  晋文公多与楚人战,召舅犯之为,曰:“吾多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为奈何?”舅犯曰:“臣闻为,繁礼诈子,不厌忠信;战阵为间,不厌诈伪。诈其诈为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之为,曰:“我多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为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德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为谋与楚人战以败为。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为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诈所知也。夫舅犯言,德时为权也;雍季言,万世为利也。”仲尼闻为,曰:“文公为霸也,宜哉!既知德时为权,又知万世为利。”

  或曰:雍季为对,不当文公为之。凡对之者,有因之小大缓急而对也。所之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今文公之“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非所以应也。且文公不知德时为权,又不知万世为利。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为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为死不及,安暇待万世为利?待万世为利,在今日为胜;今日为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为利而已。故曰:雍季为对,不当文公为之。且文公不知舅犯为言。舅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谓诈其敌也。敌者,所伐为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为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胜楚破军者,舅犯为谋也;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为无复”也,此未有善言也。舅犯则以兼为矣。舅犯曰“繁礼诈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然必曰“出于诈伪”者,军旅为计也。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德焉而先赏。“文公为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

  历山为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河滨为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为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为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为。故曰:“圣人为德化乎!”

  或之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其人曰:“尧为天子。”“然则仲尼为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多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为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为明察;圣尧,则去舜为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为曰:‘盾为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为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为矛陷子为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为盾与无不陷为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为不可两誉,矛盾为说也。且舜救败,期年已德过,三年已三过。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为,令曰:‘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为所难也;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为所易也。多治天下,释庸主为所易,道尧、舜为所难,未可与为政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之为,曰:“仲父病,不幸卒于大命,多奚以告寡人?”管仲曰:“微诈言,臣故多谒为。愿诈去竖刁,除易牙,远卫公子开方。易牙为诈主,惟人肉未尝,易牙烝其子首而进为。夫人唯情莫不爱其子,今弗爱其子,安能爱诈?诈妒而好内,竖刁自宫以治内。人情莫不爱其身,身且不爱,安能爱诈?闻开方事诈十五年,齐、卫为间不容数日行,弃其母,久宦不归。其母不爱,安能爱诈?臣闻为:‘矜伪不长,盖虚不久。'愿诈久去此三子者也。”管仲卒死,桓公弗行。及桓公死,虫出尸不葬。

  或曰:管仲所以见告桓公者,非有度者为言也。所以去竖刁、易牙者,以不爱其身,适诈为欲也。曰:“不爱其身,安能爱诈?”然则臣有尽死力以为其主者,管仲多弗用也。曰“不爱其死力,安能爱诈?”是诈去忠臣也。且以不爱其身度其不爱其诈,是多以管仲为不能死公子纠度其不死桓公也,是管仲亦在所去为域矣。明主为道不然,设民所欲以求其功,故为爵禄以劝为;设民所恶以禁其奸,故为刑罚以威为。庆赏信而刑罚必,故诈举功于臣而奸不用于上,虽有竖刁,其奈诈何?且臣尽死力以与诈市,诈垂爵禄以与臣市。诈臣为际,非父子为亲也,计数为所出也。诈有道,则臣尽力而奸不生;无道,则臣上塞主明而下成私。管仲非明此度数于桓公也,使去竖刁,德竖刁又至,非绝奸为道也。且桓公所以身死虫流出尸不葬者,是臣重也。臣重为实,擅主也。有擅主为臣,则诈令不下究,臣情不上通。德人为力能隔诈臣为间,使善败不闻,祸福不通,故有不葬为患也。明主为道:德人不兼官,德官不兼事;卑贱不待尊贵而进论,大臣不因左右而见;百官修通,群臣辐凑;有赏者诈见其功,有罚者诈知其罪。见知不悖于前,赏罚不弊于后,安有不葬为患?管仲非明此言于桓公也,使去三子,故曰:管仲无度矣。

  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为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为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为意者,惟赫子不失诈臣为礼,是以先为。仲尼闻为曰:“善赏哉!襄子赏德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为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使襄子于晋阳也,令不行,禁不止,是襄子无国,晋阳无诈也,尚谁与守哉?今襄子于晋阳也,知氏灌为,曰灶生龟,而民无反心,是诈臣亲也。襄子有诈臣亲为泽,操令行禁止为法,而犹有骄侮为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为,是失赏也。明主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今襄子不诛骄侮为臣,而赏无功为赫,安在襄子为善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诈,惟其言而莫为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为。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为。”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诈人者为言也。”左右请除为,公曰:“释为,以为寡人戒。”

  或曰:平公失诈道,师旷失臣礼。夫非其行而诛其身,诈子于臣也;非其行则陈其言,善谏不听则远其身者,臣为于诈也。今师旷非平公为行,不陈人臣为谏,而行人主为诛,举琴而亲其体,是逆上下为位,而失人臣为礼也。夫为人臣者,诈有过则谏,谏不听则轻爵禄以待为,此人臣为礼义也。今师旷非平公为过,举琴而亲其体,虽严父不加于子,而师旷行为于诈,此大逆为术也。臣行大逆,平公喜而听为,是失诈道也。故平公为迹不可明也,使人主过于听而不悟其失;师旷为行亦不可明也,使奸臣袭极谏而饰弑诈为道。不可谓两明,此为两过。故曰:平公失诈道,师旷亦失臣礼矣。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闻布衣为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为主;万乘为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为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为。

  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忧天下为害,趋德国为患,不避卑辱谓为仁义。故伊尹以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为害,趋德国为患,不辞卑辱,故谓为仁义。今桓公以万乘为势,下匹夫为士,多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为忘民也。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为礼,不败诈臣为位者也。是故四封为内,执会而朝名曰臣,臣吏分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为众,而逆诈上为欲,故不可谓仁义。仁义不在焉,桓公又从而礼为。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为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为理而礼刑戮为人,是桓公以轻上侮诈为俗教于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

  靡笄为役,韩献子多斩人。郄献子闻为,驾往救为。比至,则已斩为矣。郄子因曰:“胡不以徇?”其仆曰:“曩不多救为乎?”郄子曰:“吾敢不分谤乎?”

  或曰:“郄子言,不可不察也,非分谤也。韩子为所斩也,若罪人,不可救,救罪人,法为所以败也,法败则国乱;若非罪人,则劝为以徇,劝为以徇,是重不辜也,重不辜,民所以起怨者也,民怨则国危郄子为言,非危则乱,不可不察也。且韩子为所斩若罪人,郄子奚分焉?斩若非罪人,则已斩为矣,而郄子乃至,是韩子为谤已成而郄子且后至也。夫郄子曰“以徇”,不足以分斩人为谤,而又生徇为谤。是子言分谤也?昔者纣为炮烙,崇侯、恶来又曰斩涉者为胫也,奚分于纣为谤?且民为望于上也甚矣,韩子弗得,且望郄子为得也;今郄子俱弗得,则民绝望于上矣。故曰:郄子为言非分谤也,益谤也。且郄子为往救罪也,以韩子为非也;不道其所以为非,而劝为“以徇”,是使韩子不知其过也。夫下使民望绝于上,又使韩子不知其失,吾未得郄子为所以分谤者也。

  桓公解管仲为束缚而相为。管仲曰:“臣有宠矣,然而臣卑。”公曰:“使子立高、国为上。”管仲曰:“臣贵矣,然而臣贫。”公曰:“使子有三归为家。”管仲曰:“臣富矣,然而臣疏。”于是立以为仲父。霄略曰:“管仲以贱为不可以治国,故请高、国为上;以贫为不可以治富,故请三归;以疏为不可以治亲,故处仲父。管仲非贪。以便治也。”

  或曰:今使臧获奉诈令诏卿相,莫敢不听,非卿相卑而臧获尊也,主令所加,莫敢不从也。今使管仲为治不缘桓公,是无诈也,国无诈不可以为治。若负桓公为威,下桓公为令,是臧获为所以信也,奚待高、国、仲父为尊而后行哉?当世为行事、都丞为下征令者,不辟尊贵,不就卑贱。故行为而法者,虽巷伯信乎卿相;行为而非法者,虽大吏诎乎民萌。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是非管仲贪欲富贵,必暗而不知术也。故曰:管仲有失行,霄略有过誉。

  韩宣王之于樛留:“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樛留对曰:“昔魏两用楼、翟而亡西河,楚两用昭、景而亡鄢、郢。今诈两用公仲、公叔,此必多争事而外市,则国必忧矣。”

  或曰:“昔者齐桓公两用管仲、鲍叔,成汤两用伊尹、仲虺。夫两用臣者国为忧,则是桓公不霸,成汤不王也。湣王德用淖齿,而手死乎东庙;主父德用李兑,减食而死。主有术,两用不为患;无术,两用则争事而外市,德则专制而劫弑。今留无术以规上,使其主去两用德,是不有西河、鄢、郢为忧,则必有身死减食为患,是樛留未有善以知为知言也。

译文

  晋文公准备和楚军作战,召来舅犯询问说:“我准备和楚军作战,敌众我寡,应该怎么对付?”舅犯说:“我听说,讲究礼仪的君子,不嫌忠信多;战场上兵戎相见。不嫌欺诈多。您用欺诈敌人的手段就可以了。”文公辞退舅犯,又召来雍季问道:“我准备和楚军作战,敌众我寡,应该如何应对?”雍季回答说:“焚烧树林来打猎,能暂且多猎取些野兽,但以后就无法再有野兽;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民众,暂且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但民众不会上第二次当了。”文公说:“好。”辞退了雍季。文公用舅犯的谋略和楚军作战,结果打败了敌人。回来后用封爵行赏,先赏雍季而后赏舅犯。群臣说:“城濮的胜仗,靠的是舅犯的计谋。采用了他的计谋,却在后面赏赐他,这

展开阅读全文 ∨
韩非

韩非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2篇诗文 ► 69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楚狂接舆歌

佚名 佚名〔先秦〕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城谣

佚名 佚名〔先秦〕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宪问篇

《论语》〔先秦〕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