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甬江夜泊

阮元 阮元〔清代〕

风雨暮潇潇,荒江正起潮。
远帆连海气,短烛接寒宵。
人静怯闻角,衣轻欲试貂。
遥怜荷戈者,孤岛夜萧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色沉沉风雨潇潇,荒凉的江面上正涌起潮水。
傍远处的船帆与海上烟云相连,短小的烛光接寒宵。
夜深人静害怕听到号角声,衣衫单薄,真想换上温暖的貂裘。
怜惜那些戍守远方海岸的士兵,要在孤岛上度过这冷清寂寞的夜晚。

注释
甬江:江名,在浙江省东北部。
潇潇:风紧雨急的样子。
荒江:荒凉的江水。
海气:海上烟云,这里指大海。
怯:害怕。
角:号角。
貂:动物名,皮为珍贵的御寒皮料。此指貂裘。
荷戈者:指戍守孤岛的士兵。
萧寥:冷清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嘉庆八年(1803),当时阮元任浙江巡抚,正在为肃清安南船艇对中国海疆的骚扰和扫除海盗方面作努力。他勤于国事,四处奔波。在一个晚上,船停在浙江境内的甬江时,作者从自己的寒冷想到据守海岸士兵的艰苦生活,创作了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黄岳洲 茅宗祥主编.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明清文学卷[M]. 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323-334.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垂帘、泊船甬江时的心境。单看题目,它似是一首写景之作;实则是借景物刻画,联想到守岛士兵的严寒与孤寂的感怀诗。

  诗的前两句,刻画夜幕中风雨笼罩下的甬江景象。“潇潇” 二字尽显风雨急骤之态,狂风暴雨里,江水漫过荒村,水位与江潮不断攀升,诗人所乘之舟遭遇这样的恶劣天气,只能靠岸停泊。

  诗的三四句,让此前激烈紧张的氛围稍有缓和。远行的船只与海水的气息相连,因甬江最终汇入大海,便成了船与大海相通的纽带。那狂风暴雨,仿佛要将海水掀翻,一叶扁舟无法继续航行,只能勉强靠岸抛锚。这样的大雨夜,诗人难以入眠,点起短烛熬过寒气刺骨的夜晚,这段时光自然格外难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甬江夜泊》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点题,写诗人夜晚停泊在甬江,江上正涨潮;颔联写诗人在舟上所见的远近之景;颈联写诗人在舟上的感受;尾联写诗人在舟上的联想。诗人推己及人,遥想戍守孤岛的士兵一定更加寒冷更加寂寞。这首诗抒写诗人夜泊甬江时所见所感。通过写景抒情,围绕“夜泊”,突出一个“寒”字,把诗人的感受和联想融汇在写景之中。写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层次分明。

阮元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27篇诗文 ► 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景泰陵

袁枚 袁枚〔清代〕

雨帝当年一曲阑,西山藁葬草漫漫。
目夷守国才何大,叔武迎君事本难。
金锁门高星象动,玉连环小泪珠乾。
阿兄南内如嫌冷,五国城中雪更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秋兰

静诺 静诺〔清代〕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投宋于庭翔凤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
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