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峨郁苍苍,巴江浩洋洋。阴阳忆气互流荡,精英翕聚生贤良。
忆昔元祚衰,天造正冥昧。公生资夘冬,适际真元会。
赋此英伟资,天意岂无待。一朝发轫登巍科,凤凰池上承恩波。
彩毫彤权日簪侍,禁密优游荣宠多。先皇首擢为冢宰,天下人物归权衡。
纲维百职肃仪表,调剂四海臻和平。伟哉金石操,挺矣松柏贞。
声名满夷夏,事业垂汗青。四朝历仕荷深眷,两扶红日升霄汉。
经纶邦国运嘉谟,耿耿忠勤不知倦。从容职寅亮,秉轴居庙堂。
元化属参赞,斟酌随低昂。皇穹锡佑在元老,年踰七帙愈康强。
禁城梅玉清香吐,绮席弘开具尊俎。葱葱瑞气满华堂,煜煜斑衣膝前舞。
称觞献寿来群仙,锦袍玉带光相连。共誇天地产良佐,柱石邦家非偶然。
嵩岳昔降神,生彼甫与申。诗人发歌咏,简册犹昭陈。
况今圣皇位宸极,不比周宣更化新。盛世光岳气完厚,鹤发庞眉多缙绅。
仰止岷峨峰,崔嵬彩云里。盼彼巴江流,悠悠去无已。
为公歌此度遐龄,坐阅升平介繁祉。
(1371—1440)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文敏集》。► 453篇诗文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缀典籍,《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元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元之天。
予家太行白岩之旁,距岳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至正德间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镇渎,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其势冯冯煴煴,恣生于天,纵盘于地。其胸荡高云,其巅经赤日。
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最多珍花灵草,枝态不类;桃芬李葩,映带左右。山半稍憩,俯深窥高,如缘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强柏,壮如飞龙怒虬,叶皆四衍蒙蒙然,怪其太茂。从者云,是岳神所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其上路益险,登顿三里,始至岳顶。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岸壁立,豁然中虚。相传飞于曲阳县,今尚有石突峙,故历代凡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来焚香于庙下,有祷辄应,赫昭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东则渔阳、上谷,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趋,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画锦、封龙诸山皆俯首伏脊于其下,因想有虞君臣会朝之事,不觉怆然。又忆在京都时,尝梦登高山眺远,今灼灼与梦无异,故知兹游非偶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