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
欲知奉倩神伤极,凭诉与秋擎。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亲手抄录的佛经已供在佛殿之上,只盼来生能与你再续因缘。莲花更漏缓缓转动,时光一点点流逝,夜色将尽时,杨柳枝上的露水正轻轻滴落。这夜我又抄经至天明,佛祖该是知晓我的一片诚心了吧。
若想知晓奉倩那伤心至极的心境,唯有这秋日里的荷灯能够作证。水面上,几盏荷灯伴着孤零的浮萍轻轻漂荡,西风却毫不怜惜地朝它们吹了过去。

注释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俗民间于此日有祭祀亡故亲人的活动,是日于水上放荷灯,以奠亡灵。
香台:佛殿之别称,即烧香之台。
金字经:佛经。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词写于公元1677年(康熙十六年)七月十五日,作者的妻子卢氏刚亡故不久,又恰逢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亲人,词人为了怀念妻子写下了这首歌。

参考资料:完善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45页

赏析

  纳兰性德写下这首词时,妻子卢氏刚亡故不久,又恰逢祭祀之日。昔日朝夕相伴的人,如今竟成了需要吊唁的逝者,这般境遇怎能不让他泪落不止?满心伤痛的他,亲手用金泥抄写金字经(即佛经),一遍又一遍,笔触间满是虔诚,也藏着殷殷祈求——只愿来生,还能与卢氏再续今生缘分,重结连理。自卢氏离世后,纳兰对佛学的钻研愈发痴迷,这其实不难理解:深陷情伤、痛于生死相隔的他,唯有在佛学中寻求心灵的净化与慰藉,痴情难遣、相思刻骨之际,也只能借反复抄经,企盼来世因缘,以表一片赤诚。

  词中“莲花漏转,杨枝露滴,想鉴微诚”两句,皆取自佛家典故,且语带双关。“莲花漏”是古时一种雅致的计时工具,说法虽有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词的上片.说词人想尽种种办法,想让自己的精诚感动神明,即便是死生之遥,仍痴心不改。词的下片,从沉溺转入惑溺,从内景转到外景,含有无边的惆怅。整首词反映的是比生离更痛苦的死别,词中通过写景及用典,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妻子卢氏的怀念之情,充溢着厚重深浓的悲痛之情。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63篇诗文 ► 127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甘蔗

佚名 佚名〔清代〕

绿阵连烟垠,风雨化精节。
玉露含青紫,沁彻哲人心。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记桃核念珠

高士奇 高士奇〔清代〕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荫树趺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癸巳除夕偶成二首·其二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