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刘庭信〔元代〕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柳在丝丝微风中飘荡,梨花在点点细雨中绽放。雨点随着花瓣飘落,柳条在风中显得格外疏朗。春天过去了,谁也没有办法把春天留住。春天为什么走得这样快?请问司春的东君,谁能为春天景物作主。

注释
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景物。

赏析

  这是刘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别》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誉。全曲先写景而后抒情,由景生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首曲子的曲辞确实是“语极俊丽”。开头四句,作者扣住题中的“春日”,用工细绮丽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风衬杨柳,显杨柳更风流;雨衬梨花,显梨花更圣洁。杨柳随风,梨花带雨,风与杨柳,雨与梨花,皆互为映衬,相得益彰。风乃“丝丝”风,雨乃“点点”雨,“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同时也隐含着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这四句对仗工整,实际上是以诗入曲,借对仗艺术而使这幅春景图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首曲子先用工细绮丽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后对匆匆而尽的“春”的质问,也是对匆匆离去的“人”的埋怨,结末由怨而转为幽愤。全曲先写景而后抒情,由景生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刘庭信

刘庭信

刘庭信 元代散曲作家。益都(今山东)人。原名廷玉,排行第五,身黑而长,人称"黑刘五"。为南台御史(一说湖藩大参)刘廷□从弟。生卒年不详。《录鬼簿续编》说他"风流蕴藉,超出伦辈,风晨月夕,惟以填词为事。"刘庭信的作品以闺情、闺怨为主,题材比较狭窄,但是在当时却很有影响。► 16篇诗文 ► 1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双调·水仙子·风情

佚名 佚名〔元代〕

转寻思转恨负心贼,虚意虚名歹见识。只被他沙糖口啜赚了鸳鸯会,到人前讲是非。咒的你不满三十,再休想我过从的意。我今日懊悔迟,先输了花朵船身己。
娘心里烦恼恁儿知,伏不是床前忙跪膝。是昨宵饮得十分醉,一时错悔是迟,由奶奶法外凌迟。打时节留些游气,骂时节存些面皮,可怜见俺是儿女夫妻。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寒夜作

揭傒斯 揭傒斯〔元代〕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到京师

杨载 杨载〔元代〕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