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永平道中
纳兰性德〔清代〕
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缄书欲寄又还休,个侬憔悴,禁得更添愁。
曾记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庐龙风景白人头,药炉烟里,支枕听河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早下起了雨,传来几许凉意,不知道远方有谁惦记着独自远行在外的我?写好书信想要寄出去,又收了回来,心中这个憔悴的人啊,怎能再承受更多的忧愁。
记得每年三月暮春都会生出愁来,如今却在深秋里强撑着病体。北方边塞卢龙的苍凉风景会让人更快老去,我烹煮药草,药炉烟气袅袅。竖起枕头倚靠着,倾听那河水流动的声音。
注释
临江仙: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格律俱为平韵格,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永平:清代永平府,在河北卢龙一带,纳兰护驾巡游关外,此为必经之地。
赏析
词篇启幕,即以“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描写了词人羁旅途中孤独寂寞的心情。自己远离京城,远离妻子好友,盖着薄被独卧,清晨醒来,看到的却是“凉雨飕飕”,这个时候,没人会念及自己。
在这孤寂之时纳兰想要给家中的妻子写信遥寄相思,但是家信写完之后,他却“欲寄又还休”。原来,他深知自己体弱多病,且常年奔波在外,每每远行,都让妻子忧虑重重,容颜憔悴。若此刻再将病况告知,只怕会让妻子更添新愁,更加憔悴。于是,这份深沉的爱与思念,化作了笔端的迟疑,于是只好作罢。这句表现出纳兰虽然在羁旅途中患病,但对妻子仍然充满了无限关爱与思恋。
下片的“年年三月病”,并不是说
简析
《临江仙·永平道中》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词人远离家乡,在风飕飕、雨飕飕、天凉好个秋的时节,人单影只,茕茕孑立,想给家人写信以倾诉相思之苦,又怕给对方平添几分愁苦。下片从对方写来,说原来只有春愁,如今更有秋恨,为远在卢龙的亲人而相思成疾。全词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深沉的思念之情。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59篇诗文 ► 1277条名句
观渔
梅曾亮〔清代〕
渔于池者,沉其网而左右縻之。网之缘出水可寸许;缘愈狭鱼之跃者愈多。有入者,有出者,有屡跃而不出者,皆经其缘而见之。安知夫鱼之跃之出者,不自以为得耶?又安知夫跃而不出与跃而反入者,不自咎其跃之不善耶?而渔者观之,忽不加得失于其心。
嗟夫!人知鱼之无所逃于池也,其鱼之跃者,可悲也;然则人之跃者,何也?
临江仙·闻说金微郎戍处
王国维〔清代〕
闻说金微郎戍处,昨宵梦向金微。不知今又过辽西。千屯沙上暗,万骑月中嘶。
郎似梅花侬似叶,朅来手抚空枝。可怜开谢不同时。漫言花落早,只是叶生迟。(漫言 一作:莫言)
盖士人读书
曾国藩〔清代〕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