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春波软荡红楼水
吴锡麒〔清代〕
春波软荡红楼水,多时不放莺儿起。一样夕阳天,留寒待禁烟。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旧。可奈别离何,明朝杨柳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水波轻柔地荡漾在红楼边的水面上,很长时间没见黄莺飞起了。同样是夕阳映照的天空,还残留着寒意,等待着寒食节的到来。
人已经变得消瘦,只有这份情意依然如旧。对离别又能怎么办呢?明天离别时该有多少杨柳啊。
注释
春波:春水的波澜。
禁烟:寒食节。古代逢此节日,禁止烟爨。亦称禁火。
简析
《菩萨蛮·春波软荡红楼水》是一首写春怨的词篇。词的上片写景。春波软荡,碧水红楼;下片写人因别离而消瘦。全词轻柔俊雅,别样风流,绘制出一幅春日离愁别绪的画卷,情思缠绵、温柔含蓄,一片拳拳情深跃然纸上,让人为之动容。
吴锡麒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两度充会试同考官,擢右赞善,入直上书房,转侍讲侍读,升国子监祭酒。他生性耿直,不趋权贵,但名著公卿间。在上书房时,与皇曾孙相处甚洽,成为莫逆之交,凡得一帖一画,必一起题跋,深受礼遇。后以亲老乞养归里。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安定、爰山、云间等书院至终,时时注意提拔有才之士。► 19篇诗文 ► 21条名句
地震
蒲松龄〔清代〕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倾泼 一作:倾波)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