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文
清晨,漫天雾气弥漫,战马在呼啸的北风中昂首嘶鸣。
雾浓霜重,潮湿的空气浸透了黄土地,尘土无法沾上衣衫,雾气笼罩的林间,连寒鸦的叫声也无从听闻。
军服被雾气与露水浸湿,早已结了冰,硬如铁铠般沉重,眉梢沾染的霜花,也凝结成了银色的冰晶。
行在张冠道上,步履迟缓,恍若置身塞北。
注释
张冠道中:1947年3月中旬,胡宗南指挥国民党军十四万余人,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进攻。3月18日晚,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随后,他在陕北延川、清涧、子长、子洲、靖边等县转战。张冠道,是他当时转战中经过的一条道路。
弥:弥漫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版《毛泽东诗词》。1947年3月下旬,蒋介石开始调集胡宗南部14万军队向延安进攻,毛泽东被迫从延安转移到陕北的一个小地名——张冠。此诗就是当时转移时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五律・张冠道中》以凝练笔触勾勒出1947年陕北转战的行军图景。首联“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以雾霭蔽天的宏阔意象开篇,通过战马嘶鸣的听觉描写,在苍凉意境中暗藏队伍行进的动态感。诗人刻意选择“征马”而非“征人”作为视觉焦点,既符合浓雾中“闻声不见形”的真实场景,又暗合《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的故土情结。这种物我交融的笔法,将战士对驻地的眷恋与战略转移的肃穆完美结合。
颔联“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展现互文修辞的精妙运用。“露湿”与“霜笼”交互补充,既延续首联的雾天特征,又通过“尘难染”的细节暗示行军纪律的严明。“鸦不惊”的反常现象更值得玩味——长期军旅生涯中早已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