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五律·张冠道中

毛泽东〔近现代〕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漫天雾气弥漫,战马在呼啸的北风中昂首嘶鸣。
雾浓霜重,潮湿的空气浸透了黄土地,尘土无法沾上衣衫,雾气笼罩的林间,连寒鸦的叫声也无从听闻。
军服被雾气与露水浸湿,早已结了冰,硬如铁铠般沉重,眉梢沾染的霜花,也凝结成了银色的冰晶。
行在张冠道上,步履迟缓,恍若置身塞北。

注释
张冠道中:1947年3月中旬,胡宗南指挥国民党军十四万余人,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进攻。3月18日晚,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随后,他在陕北延川、清涧、子长、子洲、靖边等县转战。张冠道,是他当时转战中经过的一条道路。
弥:弥漫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版《毛泽东诗词》。1947年3月下旬,蒋介石开始调集胡宗南部14万军队向延安进攻,毛泽东被迫从延安转移到陕北的一个小地名——张冠。此诗就是当时转移时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100页

简析

  此诗前六句写冬季早晨行军边塞时所见所闻,通过写行军场景和将士们的感受和形容,突出他们的不怕艰苦;后面两句是对前六句的收束,表现了诗人有压力、有留恋,有深思的复杂情绪。整首诗通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以豪迈的笔调道出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

赏析

  《五律・张冠道中》以凝练笔触勾勒出1947年陕北转战的行军图景。首联“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以雾霭蔽天的宏阔意象开篇,通过战马嘶鸣的听觉描写,在苍凉意境中暗藏队伍行进的动态感。诗人刻意选择“征马”而非“征人”作为视觉焦点,既符合浓雾中“闻声不见形”的真实场景,又暗合《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的故土情结。这种物我交融的笔法,将战士对驻地的眷恋与战略转移的肃穆完美结合。

  颔联“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展现互文修辞的精妙运用。“露湿”与“霜笼”交互补充,既延续首联的雾天特征,又通过“尘难染”的细节暗示行军纪律的严明。“鸦不惊”的反常现象更值得玩味——长期军旅生涯中早已习

展开阅读全文 ∨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碧苔深锁长门路

王国维 王国维〔近现代〕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江月·井冈山

毛泽东〔近现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近现代〕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吸张 一作:翕张)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