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蟾宫曲·山间书事

吴西逸 吴西逸〔元代〕

系门前柳影兰舟,烟满吟蓑,风漾闲钩。石上云生,山间树老,桥外霞收。玩青史低头袖手,问红尘缄口回头。醉月悠悠,漱石休休,水可陶情,花可融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门前柳荫下系着兰舟,暮霭笼罩着蓑衣,微风吹拂着钓钩。石上云雾升腾,山间老树摇曳,桥外晚霞渐收。浏览青史只是低头沉思,如袖手旁观;问起世事则闭口不谈,赶快回头。沉醉于月色中悠悠度日,看流水永无休止地冲洗着石头,水可以陶冶性情,花可以消解忧愁。

注释
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蟾宫曲:曲牌名,又名“折桂令”,属北曲双调。全曲十一句,押七平声韵。
漾:水波摇动的样子。
桥外霞收:天边的晚霞渐渐消失。
青史:历史。
缄口:闭口。
漱石:水冲洗石头。
融愁:消除愁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支曲子写隐居生活。曲中这位“烟满吟蓑,风漾闲钩”的渔翁,应该就是作者自己的写照。但他决不是只靠打鱼谋生的不识字的真渔夫。他游逸于山水之间,不再过问世事;读古史只为了消闲而不加评判,对现实则“缄口回头”,更不管其是是非非。一心只求醉赏明月,让水陶情,净化心灵,以花消愁,愉悦身心。从“玩青史低头袖手,问红尘缄口回头”及“水可陶情,花可融愁”数句中可以看出,他平静的外表下,还藏着一颗士大夫的心。

  全曲语言平易,淡入淡出。质朴澹泊的艺术风格,与所咏林泉生活的内容鱼水相谐,作者的艺术素养,正是从平淡中显露出来的。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也不同一般。如“风漾闲钩”句中的一个“漾”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曲作者吴西逸生平不详。从现存的作品内容来看,他很可能是一位隐居林泉的人物。他曾在杭州、大都(今北京)两地逗留,也曾求功名到京师拜谒侯门;还可能做过小官,但很不得志,为此甚怀不平。终于,他看破世情,摒弃功名,从此归隐山林。这首曲子写的是隐居生活,当作于吴西逸归隐之后。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2、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简析

  这支曲子描绘的是山中隐居生活的图景,表明作者游逸于山水之间,不再过问世事的态度。看似欢悦,实则蕴含缄口避祸之意。全曲语言平易又高雅淡远,一如空谷流泉,作者平静的外表下,还隐现着一颗士大夫的心。

吴西逸

吴西逸

[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其散曲《自况》云:“万倾烟霞归路,一川花草香车,利名场上我情疏。蓝田堪种玉,鲁海可操觚,东风供睡足。”可从中窥见其性情。散曲内容多写自然景物、离愁别恨或个人的闲适生活,风格清丽疏淡。阿里西瑛作嬾云窝成,自题殿前欢,西逸及贯云石等均有和作。西逸所作曲,今存小令四十余支。(见太平乐府)太和正音谱评为“如空谷流泉。”► 17篇诗文 ► 1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江引·弃微名去来心快哉

贯云石 贯云石〔元代〕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桃红·杂咏

盍西村 盍西村〔元代〕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凭栏人·春日怀古

赵善庆 赵善庆〔元代〕

铜雀台空锁暮云,金谷园荒成路尘。转头千载春,断肠几辈人。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