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者承蜩
庄子〔先秦〕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经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
  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简析
 
 
  该文写驼背老人讲述自己苦练捕蝉本领之事,老人的技巧并非天生,而是通过长时间的练习与高度的专注获得。文中借此喻彼,以小喻大,阐明这样一个道理:“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只要人们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件事,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并持之以恒,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渔父
屈原(存疑)〔先秦〕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老子·第五十八章
 老子〔先秦〕
老子〔先秦〕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