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将军有着精干勇猛的模样,意志坚定得像能咬碎铁石。
回想他小时候,就已听说精通儒家经书。
他挥毫写作时文采纵横,笔下文字如红彩配金碧般华美。
可官府官员阻拦了朝廷的明诏,让这位文坛高手只能在小地方委屈任职。
春日里泮水泛着芹香,他仪表堂堂地坐在重要教席上授课。
他摆脱了只抠字句的浅薄教法,深入探究学问的深奥道理。
还没等文教成效显现,国家的国土被敌军侵占,却已变得狭窄。
大丈夫报效君主,难道一定要靠清贵的官职?
他神情庄重地请求辞去教职,脸上带着如秋日般凛冽的坚定。
他集结起像熊虎一样
安如山此诗篇幅虽不算长,却能在二百八十字间完整概括主人公曹友闻的一生,且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既完整又丰满,这在宋代叙事诗中实属罕见。
诗歌首段自开篇至“搜抉穷理窟”,聚焦曹友闻与元军交战前的生平。此段结构设计颇为精巧:从时间与经历维度看,以六句为一层,前一层叙其步入仕途前的经历,后一层写其从政后的生活;换个视角审视,则前两句专绘曹将军的武将英姿,余下十句详述其学识与文才,形成两个独立整体。若从后一种结构解读,第七、八句中的“塞”“屈”二字尤显关键——国难当前,曹将军本可成为领兵杀敌的良将,却只能任教导诸生、掌管考试的教授。这二字既暗含对其文章经术的赞誉,
安如山,字汝止,广汉(今属四川)人。善击剑,左右射,读经史百氏之书。理宗端平元年(1234)安抚曹友闻辟为掌书记,不起。后友闻战死三泉,独往收其骨,葬于其先人之侧。乃东下,老于会稽。事见《谷音》卷上。►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