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
谢朓〔南北朝〕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
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千里之外常常会想回归故里,只能登上高台,在窗帘边眺望远方。
孤鸟倦飞尚能还巢,峰峦连绵,穷却未能辨识故乡之所在。
高台上四周凉风习习,暮色降临,唯觉寒气袭人。
又有谁知道倦于奔走求官之人的感受呢!感叹这些故乡的回忆。
注释
临高台:汉《铙歌》十八曲旧题。
千里:离家的路程。
常:长久。
绮(qǐ)翼:像鸟羽毛一样薄而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窗帘。
极:尽头。
动:吹来。
倦游者:倦于奔走求官之人。此为作者自指。
嗟(jiē):感叹。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永明八年(490年)岁末,谢朓被任命为萧子隆镇西府中的功曹,随即又转为文学。这首诗是作者与沈约、王融等诗友的唱和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谢眺,杜晓勤 选注·谢朓 庾信诗选:中华书局,2005
赏析
首句点明一篇主旨——“思归”。“千里”,写离家路程之远。“常”,写离家时间之久和“思归”之心切。次句写登台。因“思归”而来登台,目的是想远眺故乡所在,以慰乡关之思。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写登台所见。他登上高台,凭窗举目,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倦飞归巢的孤鸟。“孤”字似写飞鸟之状,而实寄抒情主人公自己远离故乡,客羁异地之情。“孤鸟”离巢思归而自归,而客羁异地的自己,“常”是“思归”却是回归不得。以有情之人喻无情之鸟,却人不如鸟,则更见离人思归不得愁苦之深。接着,主人公目光由近而远,向他家乡方向望去。他多么想借此高台一览其故乡所在。然而,极目远天,唯见山峦连绵。望断关
简析
《临高台》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首两句写游子登高而思乡;三至六句都是写登台所见景色,特别是“孤鸟”惹动了游子的乡关之思;最后两句与首句呼应,由“谁知”二字,见出游子满怀悲郁。这首诗以景衬情,融情入景,读来意味深沉,凄楚动人。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262篇诗文 ► 142条名句
慈姥矶诗
何逊〔南北朝〕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