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不限/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6篇诗文 ► 5967条名句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2篇诗文 ► 4823条名句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0篇诗文 ► 1695条名句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 2734条名句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90篇诗文 ► 1876条名句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87篇诗文 ► 632条名句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42篇诗文 ► 8612条名句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14篇诗文 ► 879条名句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62篇诗文 ► 1277条名句

李煜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71篇诗文 ► 260条名句

李白(唐代) 苏轼(宋代) 辛弃疾(宋代) 杜甫(唐代) 白居易(唐代) 李清照(宋代) 佚名(未知) 王维(唐代) 纳兰性德(清代) 李煜(五代) 陶渊明(魏晋) 李商隐(唐代) 陆游(宋代) 屈原(先秦) 李贺(唐代) 韩愈(唐代) 刘禹锡(唐代) 柳永(宋代) 欧阳修(宋代) 杜牧(唐代) 左丘明(先秦) 王勃(唐代) 王安石(宋代) 柳宗元(唐代) 司马迁(两汉) 曹植(魏晋) 曹操(两汉) 秦观(宋代) 元稹(唐代) 范仲淹(宋代) 晏殊(宋代) 温庭筠(唐代) 孟浩然(唐代) 唐寅(明代) 晏几道(宋代) 王昌龄(唐代) 曹雪芹(清代) 诸葛亮(两汉) 黄庭坚(宋代) 杨万里(宋代) 庄周(先秦) 岑参(唐代) 姜夔(宋代) 贾谊(两汉) 荀子(先秦) 高适(唐代) 周邦彦(宋代) 韦庄(唐代) 张若虚(唐代) 朱熹(宋代) 司马相如(两汉) 老子(先秦) 王守仁(明代) 韦应物(唐代) 元好问(金朝) 鱼玄机(唐代) 岳飞(宋代) 文天祥(宋代) 张岱(明代) 范成大(宋代) 李耳(先秦) 曹丕(魏晋) 贺铸(宋代) 谢灵运(南北朝) 韩非(先秦) 蒋捷(宋代) 罗隐(唐代) 张九龄(唐代) 袁枚(清代) 刘长卿(唐代) 孟郊(唐代) 龚自珍(清代) 马致远(元代) 吴文英(宋代) 张可久(元代) 冯延巳(五代) 贾岛(唐代) 陈子昂(唐代) 王羲之(魏晋) 庾信(南北朝) 杨慎(明代) 苏洵(宋代) 孟子(先秦) 宋玉(先秦) 朱淑真(宋代) 卓文君(两汉) 骆宾王(唐代) 鲍照(南北朝) 朱敦儒(宋代) 阮籍(魏晋) 王之涣(唐代) 冯梦龙(明代) 张孝祥(宋代) 于谦(明代) 嵇康(魏晋) 关汉卿(元代) 郑燮(清代) 曾国藩(清代) 李斯(先秦) 贺知章(唐代) 蒲松龄(清代) 归有光(明代) 苏辙(宋代) 司马光(宋代) 张养浩(元代) 仓央嘉措(清代) 张先(宋代) 陈与义(宋代) 宋濂(明代) 孙武(先秦) 刘向(两汉) 邵雍(宋代) 薛涛(唐代) 杜荀鹤(唐代) 刘义庆(南北朝) 白朴(元代) 林逋(宋代) 刘过(宋代) 汤显祖(明代) 刘克庄(宋代) 黄景仁(清代) 卢照邻(唐代) 谢朓(南北朝) 崔颢(唐代) 张籍(唐代) 班固(两汉) 许浑(唐代) 吕岩(唐代) 刘基(明代) 郦道元(南北朝) 孔丘(先秦) 陆机(魏晋) 王建(唐代) 左思(魏晋) 方干(唐代) 列子(先秦) 洪应明(明代) 墨子(先秦) 徐再思(元代) 李益(唐代) 周敦颐(宋代) 王禹偁(宋代) 孔子(先秦) 曾巩(宋代) 梅尧臣(宋代) 江淹(南北朝) 李世民(唐代) 张衡(两汉) 李渔(清代) 司空图(唐代) 贯休(唐代) 黄巢(唐代) 魏征(唐代) 唐琬(宋代) 王冕(元代) 张炎(宋代) 贺双卿(清代) 王永彬(清代) 李冶(唐代) 白玉蟾(宋代) 宋之问(唐代) 荀况(先秦) 张祜(唐代) 陈亮(宋代) 谢道韫(魏晋) 王实甫(元代) 吴均(南北朝) 王粲(两汉) 姜子牙(先秦) 黄石公(先秦) 夏完淳(明代) 杨炯(唐代) 寒山(唐代) 王绩(唐代) 陈寿(魏晋) 姚鼐(清代) 戴叔伦(唐代) 卢纶(唐代) 商鞅(先秦) 张仲景(两汉) 李峤(唐代) 李之仪(宋代) 蔡琰(两汉) 陆龟蒙(唐代) 西晋·李密(魏晋) 柳如是(明代) 葛洪(魏晋) 刘勰(南北朝) 顾太清(清代) 罗贯中(元代) 项羽(先秦) 上官婉儿(唐代) 高启(明代) 北宋·张载(宋代) 戴圣(两汉) 陶弘景(南北朝) 王翰(唐代) 皎然(唐代) 扬雄(两汉) 苏舜钦(宋代)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