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卷四·户政·盐务第五十

  管子煮海为盐,知盐为民生日用所必需。齐擅其利,遂霸山东。后世盐归官榷,盐课为国家入息之大宗,久与正赋同隶司农之册。迩来盐课日衰,耗费日巨,设官愈众,商困益深,巡缉加严,私贩益盛。良由司鹾务者不知改弦更张之法,徒多胶柱鼓瑟之才,此盐法之所以不可救药也。今天下皆官盐,而实则天下皆私盐。名曰缉私,恐缉私之人即贩私之人也。枭私、邻私、船私可缉也,官私不可缉也。故缉私之难,虽历代明君贤相经营擘画,终无善法。

  查枭徒私运有大小之分。小贩强半滨海而处,每藉煎晒为业,捆载出运不过数百十斤,弁勇缉拿指为土枭者也。其大帮动以数十百艘,出没靡常。督缉从严则散,稍懈则又集,船上器械枪炮俱备,一遇官兵如临大敌。今日之缉私弁勇,捕土枭则有余,御枭匪则不足。其往来梭巡,跟踪躧缉,不过拿一二土枭,起几包盐斤,聊以塞责而已。若枭匪之任意游行,形同叛逆,则熟视之若无睹焉。即饬守汛各水师协同剿捕,恐亦未能操必得之权。

  治之之法,当密购线索,探知其私运约在何时,行往何地,预调大队水师如期四集,务擒所谓头目者,立行正法,再进兵搜其巢穴。如是略可安静,额销之引庶几渐复,国课或从此裕,然亦不过数年之间耳,非长策也。

  天下产盐之地九,而课额以淮盐为最多,淮南岁额一百三十九万五千余引,课银五百八十余万两,几居天下大半,故必两淮举而余可勿论矣。今淮盐不复,川盐价贱于淮盐,其引地既为川私所广占,于是湖北之荆、宜等属三府一州,湖南之澧州及岳、常各属,川私充斥。川盐每包一百二十五斤,仅纳银六分八厘一毫,淮盐一百三十五斤,即应纳一两三四钱,比川课加重十余倍。是淮盐销得一分,几足抵川盐二十分,川盐侵越一分,即淮盐绌销一分。然则禁川复淮之议早行一年,即多得十数倍之课,司计者不能坐受其弊矣。

  当此军饷紧急之秋,坐令淮纲有着之课盈千累万尽归中饱,岂不惜哉!似宜坚扼宜昌府属之平善坝以杜川私,凡楚地二州五府引地一概收冋,岁可增淮课二百万。鄂省所悬十五万引,将来照章募商认运,可得报效银三百万两,是一转移间其利无穷矣。鄂省近除川私外,又有岱私,由宁波运来,借外国旗号闯关而进,莫敢过问,因其无税而价较川私尤贱。

  然则盐之为课,国家虽设官经理,而官私之偷漏愈多,禁之不止,其故安在?以只知一偏而忘所以利民也。淮盐虽贱而路遥,闽盐一斤值钱八文,淮盐出处亦不满十文。乃盐入江西,辗转相贩,贵至斤值七八十文。国课于一斤盐中所得无几,其所以昂贵者,盐商之息钱、盐船之运钱、盐贩之脚钱也。诚能设法造轮船、通火车,用以运盐,则盐至江西稳而且速,余费皆省,江西盐价必减大半。私贩自无所利,不禁自绝。私贩惟以官之本轻利重,于中猎取赢余,若官盐以改运而减价,则民皆买官盐而不买私盐。私贩无利可图,亦将别谋生理。不然私贩便民,民方以私盐味胜而价廉。世之贪小利而不顾大局者,反袒私贩而仇官禁,势必私盐与官盐并行。差役且受私贿而不报长官,国课亏于胡底?

  夫盐产于海,民食之而国收其税;谷生于地,民食之而官征其粮,其理一也。粮可就田以征,以谷之所出不外于田也。盐不能就灶而收,以濒海数千里随时随处可以为盐。故刘晏就灶榷盐之法,可暂行而不可奉为常法者也,李雯就场定额之说,势亦有所扞格。

  或曰:官既严禁之无益,不若令盐务诸员招集盐商,详议章程,凡民间私煮之盐,悉令收买,惟不准民间私相买卖,而为私贩者亦不至流为盗贼。此一说也,行之必未能见效。

  或谓:盐课一项自来多弊,昔陶文毅公有鉴于此,奏裁盐院,节商家之费,使利源涓滴归公。陆公建瀛亦于淮南踵行之,课额不缺,号善理财。顾至今仍未能概行禁绝,官盐因之不旺。不如悉罢诸局,而听民贩卖,国家但当妥议新章,于出盐之地,每场、每井每岁酌收银若干,而听其所之,自无偷漏之弊。其法虽可行而未善也。

  或谓:不如悉去官、私之名,但就出盐之地编入正赋,谓之盐赋,犹田地之有赋,税由州、县官按亩征收。若州、县不暇,则略留一二盐官,以佐其成,其余盐官悉行裁汰。如是办理,既无私盐,又安用缉私?凡捕役、兵勇、巡船尽可裁去,既裕国,又便民。此节用之要图也,特恐巡缉既废,私将多于官矣。

  或谓:盐摊之于丁,丁摊之于地,官煮之而官运之,人不能不食盐,每人日食盐几何,皆有定数,但令每人岁完盐课若干,计口而授,绝不取民间分文,则私盐自无所售矣。

  此数说者,或仿正赋而税盐田,或就场定税,不问所之,较为平允。

  查印度就场征课之法,已著成效。考其盐法源流有三:一曰曝晒海水为盐;二月(曰)凿掘盐井,或取盐泥煎晒;三曰进口洋盐。曩时印度盐课章程,与今日中国盐政大致相同,盐成,在场地先行呈缴课银,嗣复运往他境,再纳厘金。厘金之轻重,以所运之路远近为差。惟各省抽税章程不一,私运偷税者日益盛行,不得已多设巡丁,严行査禁,而国家岁需因之大增,嗣经多方改革,目下各省抽税章程始归划一。昔时征收盐课,分责各省官员,今则统归政府自行管理,所有分省征收之法已久废而不用,应完税项一经缴清,即可随意转运他境。售价高低,亦听商家之便。惟盐课即在场地呈缴。如民人有拟制盐者,应向盐务专官领取准单,并呈明设灶何地。其领单制盐之人既无定额,所设盐灶之地亦无限制,只盐地不得过于宽阔,恐致散漫无章,不便稽查,转滋流弊。私盐则应严行禁止。至领单制盐采用何法,听商家自便,惟盐成应存官栈或储于盐垣之内。应完之税未清,概不准运出,一经缴清,则全国可以转运,永无再完他税之虞。

  印度除商家领单制盐外,尚有官家自行制盐一法。即以所费薪金及建造房屋等项合计算明,再加以应完税项,定立盐价。不期获利,其立意专为免领单商家合议抬价而垄断也。譬如印度南省名曰马特拉斯,其盐务系为官商并行,五年前每百斤价合制钱一百七十六文,税不计。嗣以有议增价者,官家即减价,每百斤一百六十文。现印度盐课定章,每八十二磅应纳税二罗布半,计合中国一担纳税关平银一两八钱。各省事同一例,即海关进口税亦照办理。缅甸盐法不一,类多沿海安置铁锅熬煮,国家不按其产若干盐,即按锅之大小,定税之轻重,转运他境,亦毋庸再完他税。其所定锅税,约与进口盐税同。

  我中国能借证印度之成效,辟陶文毅之前议,而复中国就场征课之旧法,使宿弊廓清,利源益广,何虑课日衰,费日巨,官商交困乎?

完善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