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卷四·户政·停漕第五十二

  三代以上有贡道而无漕运。禹贡纳秷、纳秸、纳粟米不出五百里外。春秋之世,未闻转侯国之粟以赡王畿。秦攻匈奴,飞刍挽粟,率三十钟致一石。武帝灭朝鲜,转运甚远,率十余钟致一石。此漕务因军务而起也。初未闻官俸、民食概仰给于遐方也。古之良法,一州之米即以供一州之食,求转输于数千里之外,迂矣!唐初漕运,岁不过二十万石,藉以养兵。元行海运,无甚劳费。明永乐九年,会通河成,遂废海而用河,劳民伤财,几竭天下之全力。

  国朝仍沿明制,二百四十余年,帑项之耗耗于漕与河者不可数计。其设官也,有漕督,有中军副将以下各弁,有漕标兵,有各省督粮道,有仓场总督,有坐粮厅,有巡漕御史,有卫守备四十人,千总六十人,运丁数万,运河官、闸官四十一人,闸夫数千。其给漕费也,运丁各授屯田使耕,每船给田千亩,少亦数百亩。其船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十年拆造,皆给例价。头舵、水手有工食,家口有月粮,运丁有行粮诸费。凡运米百石,例给耗米五石、银十两,以不敷用,州、县给以兑费,积渐至七八百两,民力竭矣。各衙有千总领运,漕督又岁委帮押官,分为一人押重,一人押空。每省有粮道督押,又别委丞倅为总运。沿途有地方官催趱。又有漕委、河委、督抚委,自瓜州抵淀津,不下数百员。员越多费越广。一总运费二三万金,一重运费二三千金,一空运、一催趱,费皆逾千金。至淮安盘粮,则有漕督之弁兵;通州上仓,则有仓督之经纪。加以黄河口额设官驳船,山东、直隶、通州、武清皆有之,合算不下三千艘;以及浚河、建闸、筑坝,通盘筹算,非四十金不能运米一石入京仓。此漕运所以为无底之壑也。

  究之南人食米,北人食麦,定于天,亦定于地也。米至京仓,岂能尽归实用哉?査京仓支用,以甲米为大宗,官俸仅十之一。八旗兵丁不惯食米,往往由牛录章京领米易钱,折给兵丁,转买杂粮。约南米一石仅合银一两有奇,官俸亦然,四品以上尚多赴领,其余领票转卖于米铺,石亦一两有奇。夫南漕自催科征调,督运验收,经时五六月,行路数千里,竭万姓无数之脂膏,聚吏胥无数之蟊贼,耗国家无数之开销,险阻艰难,仅而得达京仓,每石之值约需四十两,或二十两,或十八两不等。而及其归宿,乃为每石易银一两之用。此实绝大漏卮,徒以冗官蠹吏所中饱。相沿不改,此真可为长太息者也。

  推原其故,朝廷深思远虑,以为岁无南漕二百万石流通,则一切杂粮必牵掣而骤贵,兵民必有受其饥者,故不惜繁费而为此。然自轮舶畅行以后,商米北来源源不绝,利之所在,人争趋之。市中有米局,官中有米局,则少米之患,在今时可以无虑。

  应请通饬各省改征折色,其耗费一概带征,并归藩库起解。至旗丁、京官应领俸米,或援照成案,每石折银一两四钱,或按照市价,则每石折银亦不过二两有奇。如是则南民所完之数,即北兵所得之数,国家无毫厘之损,闾阎节赍送之资,而一切漕河之工程,海运之经费,漕督、粮道以下之员弁、兵丁,仓场侍郎、监督粮厅以下之胥吏、差役,皆可一律裁汰蠲除。是国家开销,岁省奚啻千万?而反多数百万盈羡,官兵两项所领实银,且较增于从前领票转卖之值。公私两途一举而均得大利,有益于国,无损于民,亦何惮而不为哉!

  即使虑及岁饥乏食,则每年提出盈余银数十万两,在津兑买南米,存储通仓,新陈互易,以为有备无患之计,其事亦轻而易举。如虑海疆有事,外人得以持其短长,恐将来官商两病,殆有甚焉。盖名为官米,则敌船可以捕拿;名为商米,虽仇国亦不能阻截。公法具在,有例可援,况米石可不在接济之列,是可不必多方顾虑也。

  夫运漕之法,惟斯事速费省。今漕河既塞,铁路未兴,惟恃海运以济京师。或以海氛不靖,运道不无阻绝之忧,议以陆运为代。然劳费百倍,且所雇粮车时有沿途载逃之患,非计之得也。或曰:​“海运行之数十年有效,盍仍旧贯?​”不知一行海运,不特多出运费,且上仓运沪,一交涉于官吏之手,耗折百端。虽简于河运,而所费仍复不资,约需二千数百万两,两湖、江、安尤巨。虽所耗在民者多,而国家所损亦不下千万。乃其归宿,石米易银一两。何苦令万家膏血掷之虚牝耶!

  当今筹款万难之际,理财者何惜一举手之劳,改为折成库银,汇交户部耶?惟折银价值,宜随时划一,不得加多勒索,以致困民,方为尽善。惟当轴者所为鳃鳃焉顾虑者,岂以漕务人员、夫役无所仰食,难免滋事,故不敢发此难端欤?不知此实无足虑也。将来铁路既成,道途开辟,如开矿、垦土、筑路,地利迭兴,需人甚众,又何虑难以安置耶?且拔大疽者,不顾小痛。以或然之虑,废经国之方,岂智也哉!况漕运废,则淮安农田不致因蓄水济运之故,乏水插秧,有不荒于天而荒于人之叹。​(淮安农田五月初栽秧,取水悉资运河,故江、安粮船例于二月过淮,四月过竣。如迟至六月过竣,漕督饬属闭闸蓄水,济漕上驶,淮地插秧无水,顿成荒年)

  今河道北徙,漕运不复,海运亦非善策。惟折色纳官,实为利国便民。吴门冯宫允桂芬,亦有南漕改折之议,谓京师为万商渊薮,发价采购,虽川、滇、闽、粤之产,尚可咄嗟立办,故南漕诚能改运为折,将见近畿杂粮、江南米麦懋迁之商,必由海运连樯击毂而至矣。尝闻英京伦顿户口之众多于北京,其所需面粉、牛肉,大都来自外埠,不虑或缺。盖利之所在,人必趋之。査咸丰十一年奏奉谕旨,裁撤河督、河道并文武各官一百五十余员,汰除老弱弁兵。今河运未复已四十余年,与昔年南河各缺虚糜饷需情事相同,而库藏支绌倍难于昔。其为应裁,已无疑义矣。

完善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