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卷一·通论·条约第十

  甲午后续

  各国初订通商条约,措辞皆言彼此均沾利益,其实皆利己以损人也,骤观之几莫能辨。惟强与强遇,则熟审两国所获之利益足以相当,而后允准,否则不从。若一强一弱,则利必归强,而害则归弱。甚至有不谙他国强弱之势,而误以弱为强,甘受其制,而因受其害者,故洋务不可不明也。而明洋务尤必兼明商务,盖条约中交涉商务者为多。

  我国昔与外国所立条约,受害甚深,事事悉为人所掣肘:同治八年总署与英、法更修条约各节,所论洋货入内地税单一事,只能保单内所开之货由通商口岸至单内所指之地,沿途免征税厘,若已到单内所指之地后,该货即与无单之货无异。厘捐一事,中国既为自主之国,其如何征收应听自便,如他国前来干预阻碍,实不能谓之公允。管辖一事,条约内不归管辖之条,非准由洋人将华民应遵之章任意违背,至于领事官既有审鞫之权,则应委派实授官员充当此职,不应以商人代充。均沾一节,此国请沾彼国所得之益,则应同彼国所遵之章。教务一节,中国界内只有中国官可以管理中国百姓,事属平常。乃如进口各物,凡有夺我民生计者,不准免税,而彼不计也。烟、酒害我民者也,即使重征其税,彼应无辞。而今不然也,我国之货到彼国,则任彼重征;我国之人到彼国,则任彼抽税。较之日本与外国更修条约,诚有天渊之隔,而彼尚云万难照允,往来辩论,久无成说。诚如崔星使所论:两强相遇,其国势稍有等差,即其存心隐有区别,如畏彼则不得不让利于彼,而归害于我。一时让而时时如斯,一事让而事事如斯,以后他国立约,亦以此心相待,而立约遂无平允之日。盖泰西各国不讳言利,所以兢兢相持者,恐利源之耗于外国,而欲自保其利源也。入口免税之物,皆本国所急需,故以此招徕,非有所加惠于他国也。若酒、若烟,非民生之所恃以养者,则重其税,使食之者寡,则亦自保其利源也。​(抵制之税,防他国之税朘吾民之利。如他国重征我国土产入口之税,则土产无所销,而产于天者失其利,成于人者失其业,则我国亦必以重税报之,使不致独擅利权)

  今外国所来杂物为行船行旅所需者,如美之麦面,岁至中国数十万包,概不征税。烟、酒两项,在外国且加以极重之税,而今亦免之,则藉口于食用所必需者也。而美廷则于中国之白米、药材、衣服,凡入美国口者,其征税过于成本。类此者甚多。不平之事,令人为之气塞,已于《交涉》​《税则》篇中论之详矣。尝闻西人云:通商交涉之事,胶扰虽多,一言以蔽之曰,抵制而已。通商之约,必曰两国均益。今益于人而损于我,则我亦以损人益我者报之。其人如愿,则我以抵制者增我国所收于人之税;其人如不愿,则我亦以抵制者裁彼国所收于我之税。必使持平,方不至朘我而肥彼也。​(今各国薄待我中国者,如人则抽税、货则重征之类,可援例争之。或谓:​“强国之于入口税,议加、议禁,他国不敢置喙。​”而不知非也。日弱于法,何以加法货入口之税;墨弱于美,何以加美货入口之税;欧洲小国多禁鸦片入口者,非强于英也。盖税则者,国之内政,议加、议禁,固可以自主焉)各国交涉无时不有者,我国宜加意也。

  近阅崔星使所译去年西报,纪日本下议院呈递日廷奏章,所陈条约四端,确中亚洲之弊。今录之以备参考。其略云:​“为请旨议改条约四端,以图振兴收利权事:窃查一千八百四十八年至十九年,大权旁落,外侮沓来,遂致有城下之盟,立此不公条约。藩王逞雄海内,强邻逼迫境中。明治初年,是以有兵戎之举。所可惜者,前与外国所立不公之约,未能改换耳。查我国有自主之权,凡外人托庇宇下,自应归我管辖,税务亦应在我权衡。今为条约所限,不可措手,殊失国威。臣等每一思维,欷歔欲绝。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如在本国然。我日人往彼国,何以须遵彼之管束?至税务又格于条约,不得我行我法。我国货物至彼入口,则任彼重税。是我有权,彼则夺之;是彼重征,我则依之。此我商务、技艺之难以振兴,国库之所以日削者,职是故也。虽皇上深宫劼毖、励精图治,亦末由振发矣。推其初与外国订约,不深虑于日后,而苟安于目前。想当日秉钧大员,未深谙外国情形,率尔立约,致有此掣肘之患。臣等请嗣后遇换约之期,宜为弥缝补苴之计,所有牵掣我国之款,亟图更改。谨将议就四端,为我皇上陈之:一、请外人在日本居住者,必须由日国管辖。二、税务如何征收,皆系我朝自立主意,外国不得预闻,条约不能限制。三、有约之国通商口岸,我国均沾其利,不得畸轻畸重。四、我国政治,外人不得干预。以上四款,伏求皇上睿智如神,俯加俞允。他年条约更换之期,望将四款增入”云。闻日本均与各国商允矣。按中国受病之重,岂止四款?亦望我国变法自强,亟宜尽为修改,以保利源,国体幸甚!生民幸甚!

  崔星使《日记》云:中、美两国税则,美收中国入口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口者,竟不纳税。我之油,彼按成本抽税百之廿五,而煤油入中国,按成本仅纳百之五。丝绸,美收百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烟、酒美收税极重,而中国不收税。外国药材如屈臣氏、德记各号分布各省,每年所售岀之药计已数百万两,一概无税;而中国药材仅供华人所用者,其数甚微,金山入口收税极重。中国入口衣服、烟、酒、蜜饯,始以为洋人自用不纳税,今则各洋行出售亦无税。中国之衣入金山口者无不纳税,且华人附体之衣过五层者仍纳税,何其锚铢必较,一至于斯!鸦片一物,美国计两收税银一两,中国仿之,则每年收税有一万万两矣。昔年风气未开,通商条约粗具,所定各货税则,我国大受其损,岂可因仍隐忍,虚与委蛇!

  是宜由各海关聘深明各国税章、灼知洋货价值之人,并由商务大臣通饬商务局董,各将税则详细考究,何者我亏,何者彼利,何者应加,何者应改,一一核定,草本呈上总署,集议酌定。俟届修约之期,照会各国,指明应改条约,彼此各派洞明商务之使臣,会议妥订,以期彼此有益,而交谊可以永久。然必当讲求于平日,非可取用于临时。若平日绝不讲求,临时任通商大臣派一二亲信私人订立,则遗漏罣误之处必多,一经修定,后悔何及?将年复一年,坐受亏耗,利权不可为矣!

完善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