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译文我的志向在那辽阔的宇宙,前些日子我在梦中登上了蓝天。
注释寥阔:指广阔无垠的宇宙太空。畴昔:昨晚。
赏析此句是全词思想的主干,词人感到现实中难以施展他的才干,所以要到广漠宇宙去寻找他的理想境界,为有寥阔之志,自然有“梦登天”之举,表现了词人高远的志向。
译文
赵昌父在七月十五这天,依照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韵脚填词,词中叙述李白、苏轼的旧事寄给我,对我过于褒奖推许,还提及了与我八月中秋泛舟的约定。八月十四日,我正卧病在博山寺中,于是依照同样的韵脚填词作答,同时也寄给吴子似。
我的志向在那辽阔的宇宙,昨晚我在梦中登上了蓝天。伸手抚摸那皎洁的明月,俯仰之间,人间已过千年。又梦见你乘着鸾鸟、凤凰,遇见了苏轼和李白诗仙,相约一同登上那高寒的月宫。他们手持北斗星当作酒勺斟酒畅饮,我也有幸以渺小之身置身其中。
小歌道:神魂何等自由奔放,身体却像在安然静卧。鸿鹄一次次振翅高飞,天地间都能看见它翱翔的方圆轨迹。正
参考资料:完善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梦境。开篇 “我志在寥阔” 一句,开门见山地道出内心所想,展现出词人志向高远、气度宽宏的特质,也点明了全词的核心主旨。正因为心怀广阔之志,才会有 “梦登天” 的想象。“畴昔梦登天” 一句,化用屈原《九章・惜诵》中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航” 的句意。词人觉得在现实里难以发挥自身才干,于是想前往广阔宇宙探寻理想中的境界。“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这两句,正是全词思想的核心所在。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一句,写词人在梦境中飞至青天,先抵达月宫,尽情赏玩这轮皎洁明月。他在月宫之中轻抚明月,沉浸在奇幻迷离的境界里,不经意间人间已度过千年时光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30篇诗文 ► 1695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