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出自唐代张谓的《代北州老翁答》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臣,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砍柴负薪的老翁住在北州,北望家园心生出旅居乡愁。
老翁说自己原有三个儿子,两个已在黄沙战场上战死。
如今小儿子刚刚长大成人,却听说朝廷明年又要征兵。
确知这离别家门必然衰败,不如相随逃往异乡共死生。
将薄田陋宅全借让给邻伍,姑且躲避孤单地离开乡土。
生在世上本想求多子多福,谁知有了儿子却更加辛苦。
近来传闻皇上喜推崇武将,让他们率大军要扫荡胡尘。
使边地安宁自应当有长策,何必要流转离散我中国人。
注释
北州:唐无北州,此泛指北方。
乡关:指故乡。
黄沙:指北
创作背景
《代北州老翁答》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前(《河岳英灵集》已提到此
诗)。天宝(742年—756年)年间,唐玄宗好大喜功,进行了长时间的黩武战争。
张谓长年从军,对黩武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深有体会。他路遇一位负薪的老人,从交谈中得知这个老人的遭遇,引起诗人莫大的哀怜与同情,遂作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曾凡玉.唐诗译注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7.02:392-393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发动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痛苦的诗歌。此诗的前十二句记叙老翁悲惨遭遇。共分三层。一层讲述老翁的悲惨身世。第二层写老翁被迫逃亡的原因。第三层写老翁流离他乡的辛苦。最后四句像是诗人宽慰老翁的话,更是质朴的呐喊,是为民请命的正义的呼声。这首诗用语平实质朴,就艺术技巧而言,这首诗较杜甫的《兵车行》更为平实,它没有多少场景和人物外貌的描写、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以及声韵上的错综变化,它靠的只是质朴动人,真诚感人,而这恰恰是一种新鲜的风格。
此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十二句为第一部分,叙述老翁的悲惨遭遇。
首四句为第一层,首句言其住地,以采樵
简析
《代北州老翁答》是一首七言古
诗,是一首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发动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痛苦的诗歌。此诗前十二句记叙老翁悲惨遭遇,先讲述老翁的悲惨身世,再写他被迫逃亡的原因,然后写其流离他乡的辛苦;最后四句像是诗人宽慰老翁的话,更是质朴的呐喊,是为民请命的正义呼声。这首诗用语平实质朴,它没有多少场景和人物外貌的描写、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以及声韵上的错综变化,靠的只是质朴动人、真诚感人,恰恰是一种新鲜的风格。
张谓
张谓(?-779年?),字正言,排行十四,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早梅》的作者,中国唐代诗人。张谓的诗多为五言、七言律诗,也善用对仗,宋人特别赞赏他的“家无阿堵物,门有宁馨儿”两句。殷璠《河岳英灵集》选其诗六首,宋人曾著录其诗集一卷,但没有传本。《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共40首,但其中杂有他人之作。今人有陈文华《张谓诗注》。► 40篇诗文 ► 26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