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梅花)因为担忧愁绪又贪恋睡眠,所以独自开得晚了些,自己心里还害怕这如冰清玉洁的容颜不合时宜呢。
注释冰容:洁白纯净的面容。
赏析此处用拟人的手法,将花朵赋予人的情感和担忧,它还担心自己的美丽不被世人所欣赏,侧面流露出诗人的赏爱之情。
译文
红梅怕愁贪睡,独自在百花之后迟开,我担忧她那洁白纯净的容颜会不合时令。
她有意绽放出桃花、杏花般的粉红色彩,那孤瘦的枝干,依旧留存着傲霜斗雪的风姿。
有着冰心般的红梅,不愿追随春日之景,那如醉后酒晕般的红,无端地映进了白里透红的花枝。
诗界前辈石延年,不知红梅的风格所在,又怎能从“绿叶”与“青枝”去品鉴呢?
雪天里,红梅总是比百花开得迟,为何要独占早春好时光而不顺应时节呢?
我也懂得大自然创造者的深意,特意为红梅染上红色,尽显其国色天姿。
细雨打湿了残剩枝上凋谢的红花瓣,轻寒枯损了红梅树上细小的干枝。
第一首诗以拟人笔法,借反话正说之法咏红梅,实则暗喻诗人自身的风骨本性。开篇两句便以拟人写红梅的花期:梅花本开于冬,红梅尤迟,故曰“独开迟”。它迟开的缘由,一来是“怕愁贪睡”——既担心早开遭风雨侵扰惹来愁绪,又因生性疏懒、贪眠恋睡;二来则是自恐冰雪般的容颜不合时俗,难随趋尚。诗人落笔即把自身的命运与性格融入梅的形象,既藏着忧谗畏讥的忐忑,也透着清高孤独的本心。
三、四句转而描摹红梅的色与形,“故”字巧妙呼应前文“自恐”之意。红梅本冰清玉洁,不愿随俗在春日与百花争艳,却又怕过于孤高,便故意染上淡红,似桃花杏蕊般以示随和。可梅终究是梅,纵使花色泛红,孤高瘦劲的枝干依旧挺立,
参考资料:完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4篇诗文 ► 4823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