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出自元代关汉卿的《大德歌·春》
译文最近几天已显得疲惫憔悴,心绪不定,好似那虚飘飘的柳絮。
注释憔悴:疲惫没有精神。
赏析此句描写了少妇因思念而枯槁瘦弱的形容,以飘忽不定的柳絮比喻少妇心中的愁绪,进一步揭示少妇心灵上的创伤。
原文
关汉卿《大德歌·春》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杜鹃鸟声声啼叫,像是在喊 “不如归去”;当初说好了春天一到你就回来,可春天来了,人却还没归来。这几日我越发憔悴,心绪不定,好似那虚飘的柳絮。一整个春天都没收到你的书信,举目望去只看见一对燕子争着衔泥筑巢。
注释
双调:宫调名。
大德歌:曲牌名。
子规啼,不如归:子规啼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
憔悴:疲惫没有精神。
鱼雁:书信的代称。
则见双燕斗衔泥: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
斗:竞相,争着。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学奇 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73-74 .
2、
李汉秋 李永祜 .元曲精品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2 :15-16 .
赏析
关汉卿的《大德歌》分别描绘春、夏、秋、冬四季景象,以闺中女子的口吻倾诉长久期盼离人归乡却屡屡落空的相思苦楚。这首专为春季而作,借春季已至而亲人未归的情景,抒发女主人公的哀怨心绪。
此曲开头两句 “子规啼,不如归”,既描景致,又点时节。意为春日杜鹃啼鸣,鸣声恰似 “不如归去”,声声入耳,深深牵动起她对远行人的思念。因此第三句写道:“道是春归人未归。” 意为你离去时说定春日便归,如今春天已至,却不见你的身影。因盼归而人未归,她精神备受煎熬,于是引出 “几日憔悴”“絮飞” 两句。“几日憔悴” 从外貌上刻画她的愁苦模样;“虚飘飘柳絮飞” 表面是写景物,实则是比喻少妇的心境,心
赏析
这支小令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盼望离人归来而久久未归的哀怨情愫。曲子以“归”为诗眼。首句“子规啼”,因其声若“不如归去”,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尤见精神,准确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独寂之情。全曲运用既典雅又通俗的语言,蕴藉含蓄地表现闺中少妇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
此曲首二句“子规啼,不如归”,既写景,又写时。春天的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声声响在少妇耳旁,深深触动了她怀念远人的情怀。所以第三句写道:“道
创作背景
此曲载于《阳春白雪》前集卷四。《雍熙乐府》有河西六娘子套数一套,题为《玩赏》,其中羼入此曲。“大德歌”是
关汉卿在元成宗大德(1297—1307)年间创作的新曲调,可知《大德歌·春》这支曲子作于大德年间,具体作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曾永义·黑暗时代的自由颂——元人散曲[M]·北京:线装书局,2012
2、
李修生·元曲大辞典(修订版)[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3
3、
黄卉 章宏伟.关汉卿的生卒年和里籍问题[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4):58-66
简析
此曲以“归”为
诗眼,以一位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发其盼望离人归来而久久未归的哀怨情愫。首句“子规啼”,因杜鹃声若“不如归去”,能发闺妇怀远之情;二、三句妙用三个“归”字,贴切、自然流畅,强烈地传达出思念的情感;在飘飘柳絮衬托之下,“添”字尤见精神,准确地把握了因“思”而起的恍惚神态;末句写眼前景,以双燕衔泥营巢继续映衬和强化浓郁的思念和独寂之情。全曲运用既典雅又通俗的语言,蕴藉含蓄地表现女子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7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91篇诗文 ► 155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