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出自元代马致远的《四块玉·马嵬坡

译文不是因为这个杨玉环,引起那位野心家安禄山的垂涎,怎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动乱?唐明皇也就不会知道蜀道有多么难。

注释玉环:杨贵妃字玉环。禄山:即安禄山。蜀道难:指安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之事。

赏析诗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马致远 马致远四块玉·马嵬坡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贵妃酣睡初醒的模样,恰似晚春时节的海棠花。唐明皇满心珍爱,恨不能将她捧在手心细细观赏。那首《霓裳羽衣曲》,竟成了祸乱中原的根源。若不是因杨玉环引得野心家安禄山心生垂涎,又怎会酿成那般惨烈的动乱?唐明皇也不必亲身尝尽蜀道的艰险了。

注释
睡海棠:比喻杨贵妃。
明皇:指唐玄宗。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杨贵妃善舞此曲。
玉环:杨贵妃字玉环。
禄山:即安禄山。
蜀道难:指安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之事。

参考资料:完善

1、 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年:93-94

赏析

  这首小令前半侧重叙事,后半转入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耽于享乐的场景,抒发了对王朝兴亡的慨叹。全曲措辞清新自然,畅达易懂,在后世广为流传。

  曲中“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两句,以“睡海棠”喻指杨贵妃,此为用典——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曾称醉酒未醒的杨贵妃“海棠睡未足”。句中杨贵妃如暮春睡海棠般娇憨妩媚,“恨不得”三字凝练传神,既写尽唐明皇对她的宠溺,也暗揭二人一恃宠而骄、一荒淫好色的情态。

  后续“霓裳便是中原乱”笔锋一转,关联安史之乱:昔日宫中盛行的《霓裳羽衣曲》,本常用来表现仙境与仙女形象,亦是杨贵妃所擅之舞,却因帝王后妃沉迷歌舞、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明皇仓皇向四川逃难,路过马嵬驿时,扈从的禁卫军哗变,求诛杨氏以谢天下。玄宗为了稳定军心,被迫缢死杨贵妃。李杨故事在元代,仍是文人非常热衷的题材。钟嗣成《录鬼簿》著录有关汉卿杂剧《唐明皇哭香囊》、庾吉甫杂剧《杨太真霓裳怨》,这些杂剧已经佚失。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元代唯一流传至今的关于李杨故事的杂剧。这首小令以曲写史,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资料:完善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2、 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M]·武汉:崇文书局,2020

简析

  此曲前半部分叙事,写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荒淫误国;后半部分议论,揭示安史之乱的根源,抒发了国家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融叙事、议论、抒情与一炉,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后世流传甚广,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79篇诗文 ► 157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