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你乘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之地来看我;一路在白云山岭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盘桓。
我多想打扫简陋茅屋,迎接远道来客;可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青苔,院落里也落满枯黄树叶。
注释
酬:写诗文来答别人。
李穆:刘长卿的女婿。
见寄:写给刘长卿的一首诗。
孤舟:孤独的船。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云山:高耸入云之山。
赊(shē):遥远。
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刘长卿居新安郡(治今安徽歙县)时,李穆乘孤舟远道来访,他的这首绝句便写于此情境下,以简洁笔墨藏尽盼客之情与翁婿融洽意。
诗的前两句“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聚焦李穆的访途。“孤舟”江行,透着凄楚;“至天涯”既写行程遥远,也道旅途艰辛——作者站在李穆视角,将对爱婿的体贴与盼归的愉悦藏于字句间。李穆从桐江逆新安江而上,此段水路山环水绕、滩险流急,“万转云山”写江流曲折,每一次转弯都引人猜想“快到了”,可打听之下却仍是“路更赊”,三字道尽逆水行舟的实际艰辛,也巧妙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不着痕迹。
后两句转而写刘长卿盼客的急切。“欲扫柴门迎远客”,年
刘长(zhǎng )卿(约726年-789或790年),字文房,世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玄宗天宝八载(749年)登进士第,释褐任陈留浚仪县尉。安史之乱起,南奔流落江南,至德元载(756年)被采访使李希言任为长洲县尉。至德二载(757年)冬被谤陷狱,十二月遇赦,摄海盐令。因冤情未雪,被贬南巴尉。约大历三年(768年),前后任鄂岳转运判官。大历九年(774年),因拒绝观察使吴仲孺截留财赋,反被诬为贪赃,罢官后居义兴,后贬任睦州长史。建中元年(780年),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两年后因李希烈叛乱,弃官避地淮南、吴越,几年后去世。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 522篇诗文 ► 137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