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满怀伤感的离别情怀,倘若苍天有情,也会因这无尽的愁绪而衰老。这份情意究竟是怎样的呢?它细得像轻丝般缠绕心头,又缥缈得像水波般绵延不绝。
小船停靠在岸边,枫叶红、荻花白,秋风萧瑟地吹过。细细回想从前的欢乐时光,才发觉人间的过往纵然真切,时过境迁后,须用梦中情景来比拟才恰当啊。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
伤怀:伤心。
扁舟:小船。
枫叶:枫树叶。亦泛指秋令变红的其他植物的叶子。诗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
此词抒发离别之悲,描绘的是与女子分别时的凄切情愫。
上阕侧重议论与抒情。开篇 “伤怀离抱” 四字,直截了当点明主旨,这份伤感正是离别的心绪。诗人李贺曾写下 “天若有情天亦老” 的名句,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悲凉痛感,可与此处的离愁相互对照。这种离愁 “细似轻丝渺似波”,像细软的丝线般缠绕难断,如缥缈的微波般绵延不绝。
下阕转入对离别场景的回忆。一叶轻舟停靠岸边,红枫与白芦相映,秋风萧瑟中,行人挥别远去。“细想前欢”,缓缓追忆往昔相聚的欢乐时光,却再难失而复得。“须著人间比梦间”,只盼能将这现实人间换作梦境一般。
全词情感缠绵悱恻,笔触婉转细腻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1355篇诗文 ► 1798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