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
译文相隔太远,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我会经常在梦中见到郢地(湖北)的烟树,但愿梦中见到弟弟。
注释荆、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赏析此句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一个“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原文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残魂 一作:残红)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今这残缺的心灵,又遭遇兄弟离别,更加黯然神伤;兄弟俩越江相别,双双落泪,依依不舍。
独自一人离开京城,投身六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岭南,十多年以来,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
岭南山多林茂,瘴气弥漫,天空常年乌云密布,遥想舍弟所去之地湖北江陵此时应该是春尽夏来,水天一色。
相隔太远,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我会经常在梦中见到郢地(湖北)的烟树,但愿梦中见到弟弟。
注释
宗一:柳宗元从弟,生平事迹不详。
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
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双:指宗元和宗一。
赏析
诗的首联、颈联与尾联重点展现兄弟间的骨肉深情。首联描绘送兄弟至越江边的场景,两人相对落泪、难分难舍。开篇笔势突兀有力,满含悲戚之情,极具感染力。此前二弟宗直猝然病逝,如今大弟宗一又要北往湘鄂一带定居,诗人难以承受这般沉重打击,故而称自身 “残魂” 已然 “零落”,神情 “黯然” 更添数倍 —— 其中既藏贬谪的苦楚,也含独处的孤寂。此刻兄弟泣别、双双垂泪,虽属人之常情,却另有深意:诗人身处极度艰难恶劣的环境,亟需亲情与友情支撑濒临崩塌的精神世界,可自贬谪以来,亲人接连离世,如今宗一又要北行,诗人愈发感到形单影只、愁苦无依。这两句既是叙事铺陈,亦是抒情之语,充分展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与兄弟
创作背景
此
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春夏之交。韩醇《诂训柳集》卷四十二:“‘万死投荒十二年’,自永贞元年(805)乙酉至元和十一年(816)丙申也。诗是年春作。”诗人十余年来充满坎坷和不平,历尽艰辛和磨难,惊魂零落。亲人离散,同来的两从弟一死一别,让他不禁甚感凄然。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松龄 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1
2、
尹占华解读·柳宗元集(节选)[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简析
《别舍弟宗一》是一首伤别并自伤之作,既表现出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
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颔联叙写自己的政治遭遇,表现心中的不平和愤慨;颈联写景,用比兴手法把兄弟彼此的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尾联表明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只能寄以出现荆门烟树的相思梦。全诗感慨深沉、情意浓烈;情调苍茫劲健、雄浑阔远,写景抒情融合无间,深得后世诗评家称赏。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出生于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著有《河东先生集》。► 240篇诗文 ► 1926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