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出自清代张维屏的《新雷》
译文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每当寒冬将尽便促使春意萌生。
注释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创造万物。又作“造化”。每于:常常在。
赏析诗人用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表达出诗人渴望春天尽快到来的急迫心情,以及春天即将来临的喜悦。诗人呼唤春天,是自然界的春天,也是社会的春天。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黑暗落后,诗人希望改变这种现状,渴望和坚信社会变革的到来。
原文
张维屏《新雷》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每当寒冬将尽便促使春意萌生。
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注释
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创造万物。又作“造化”。
每于:常常在。
千红万紫:指春天时百花齐放的局面。
著:妥当,明显。又作“着”。
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这里象征着春天将很快来临。
参考资料:完善
1、
黄刚 .《张维屏诗文选》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81 .
2、
重庆出版社 .《读点经典·第27辑》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11 :60 .
3、
黄勤堂 .《哲理诗选析》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1 :219 .
创作背景
这首
诗写于道光四年(1824)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新雷》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下所写。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简析
《新雷》是一首七言绝句。此
诗通过对大自然的赞颂和对美好春天与充满生命力的新雷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之情,亦抒发了他期盼新社会和新生活的迫切愿望。从诗中可看出,处在历史大转变前夕的诗人,已经朦胧地意识到除旧迎新的时代要求,与十五年后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呼喊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巧妙运用移情的艺术手法和富于包育性的美学手段,借物抒怀,情感真挚,清新隽永,细腻深切,富有哲理意味。
鉴赏
新雷,就是春雷。经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一声春雷,引来明媚如画的春天,人间重新呈现出勃勃生机。这首诗写了诗人渴望春天尽快到来的急迫心情,以及春天即将来临的喜悦。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
“造物无言却有情”造物,万物的创造者,指天。造物无言,来自孔子《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原意是,天什么时候说过话呀,但四季的轮转,百物的生长,都由它来掌管。这句是说:天不会讲话,但却是富有情感的。
“每于寒尽觉春生”寒,寒寒冷,指冬天。觉,启发,催动。意思说:每当冬天将要完了时,就催动
张维屏
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 13篇诗文 ► 2条名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