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出自宋代韩元吉的《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无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忆起昔日宫廷里的池苑,旧日宫乐入耳的瞬间,无限凄凉便涌上心头。其中藏着多少当年梨园的旧调,一声声都让我这白发人,难承往事勾起的愁绪。
乱世里,杏花无处躲避,只能独自倚着荒野静静绽放,无人欣赏,也无人怜惜。唯有御沟里的流水,知晓人心底的哀伤。
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入“仙吕宫”。双调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两结句皆上一、下四句法。
凝碧:王维被安禄山所拘,曾赋《凝碧池》诗。
池头:犹池边。
管弦:指管弦乐。
梨园:唐明皇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
赏析
通篇字句皆染哀婉,凄切之情溢于言表,深沉的爱国情思贯穿始终。汴京本是北宋故都,上源驿更是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奠定赵宋基业的发祥地。可“靖康之变”后,这片故土沦为金人疆域。当韩元吉踏入故都与发祥地,面对依旧的江山、已非的人物,难掩凄然,悲从中来。
词的上片借一段历史旧事抒怀,情境与当下痛切相合。据《明皇杂录》记载,天宝末年安禄山叛军攻破洛阳,曾于凝碧池设宴,强令唐宫梨园子弟奏乐,子弟们皆欷歔落泪,乐工雷海青更掷乐器西向恸哭。王维彼时被囚,闻此情景作诗,描摹战后深宫荒凉,倾诉自身哀苦。韩元吉此词的构思与措辞虽受王维诗启发,却因直接身处矛盾核心,心灵震动更甚,所写矛盾
创作背景
胡可先《韩元吉年谱》系此词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试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兴裔被遣为正、副使,到金朝去祝贺次年三月初一的万春节(金主完颜雍生辰)。行至汴梁(时为金人的南京)金人设宴招待。席间词人触景生情,百感交集,随后赋下这首小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简析
此词上阕化用唐代安史叛军强令梨园子弟奏乐典故,喻自己使金廷赴宴,梨园声在而江山易主,无比沉痛;下阕开头两句写亡国后,杏花只能“傍野烟”而发,当年“御沟”水断,不愿再以“呜咽”之声益增民之悲痛,其中均为象征性描述,深刻地展现了词人恢复故土的愿望。这首词运用典故,凭借形象,表达了词人感时忧国的情怀。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765篇诗文 ► 45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