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王澜的《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译文站在高处远远眺望,只能看到家乡隐没在白云的深处。
注释白云:元朝人以白云喻亲友。
赏析此句通过“凭高远望”的动作,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译文
登上高处远望,只见故乡在白云缭绕的深处。整日盼着归家却终究回不去,白白辜负了杜鹃鸟的殷勤啼唤。思念故国令人心碎,在新亭上泪眼婆娑,偏又遇上这潇潇冷雨洒落。万里长江滚滚东去,却难以载走这满腔的家国之恨。
遥想蕲水入江的江口依旧如昔,鸟儿啼鸣、花儿凋零,可如今这片土地早已换了主人。燕子如期归来,往年筑巢的雕梁却不知去向,它们在梁间呢喃低语。最令人痛心的是金沙湖畔的蕲州,十万百姓惨遭屠戮,鲜血竟能让杵棍都漂浮起来。唯有胸中那横贯长空的凌云剑气,定要将这些残暴的敌寇彻底荡涤干净!
注释
避地溢江书于新亭: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蕲州,知州李诚之与司
这是一篇怀乡之作。
上片直抒乡愁。作者家乡被金兵大肆屠杀,掠夺一空,自己逃难在外,想起家乡便痛心疾首,黯然神伤。起首以“凭高远望”发端,看到的只是白云茫茫,一片缥缈,对家乡刻苦的思念使他日夜思归,但家乡已为敌人所占,有家难回,白白辜负了子规殷勤地劝告“不如归去”。当他正在新亭为思乡而凄然流泪时,亭外雨声潇潇,更添悲凉。他把目光转向眼前之景:国破家亡,其恨无穷。这滚滚东流的江水,也难流尽家国之恨,语极沉重,情极悲痛,活绘出一个失去家国的流亡者悲怆的形象。
下片以“遥想”二字发端,写自己的思绪又回到了家乡。那里江口依旧,该是到了鸟啼花谢的时候吧?可
上片开头即直抒思乡情绪,凭高远望家乡,只见一片白云茫茫。六朝人已以白云为思念亲友的比喻。《新唐书?狄仁杰传》载:“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这里暗用此典,表现了强烈的思亲思乡的悲凄之情。接二句又补说:整天想回家乡,但回不去。语气表面平淡,内则极为悲愤,因为不能回去的原因,是那里被敌人占领了,白白辜负了杜鹃鸟“不如归去”的殷勤叫声。这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实则在鸟的“不如归去”叫声中,更突出了有家不得归的悲凄感情。下面调转笔触写眼前:我正在新亭上为怀念家乡而悲凄流泪,亭外潇潇雨声,更增加了悲凉气氛。这里暗用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