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出自唐代杜甫的《雨不绝》
译文石阶前小草沾了泥并不脏乱,院子里柳条上的风也陡然变得稀少起来。
注释长条:柳树枝条。
赏析此句写雨中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庭院景象;造出一种宁静、和谐且略带一丝寂寥的庭院氛围,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
原文
杜甫《雨不绝》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条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骤雨初歇,雨势渐微;如丝细雨飘飞,映得天空轻轻摇漾。
石阶前的小草沾了泥,却不显脏乱;院中柳条间的风,也骤然稀疏了。
舞石当速携乳子起飞,莫因播云而濡湿了仙衣。
眼前江船何其仓促,未等江流平复,便迎着风浪归航。
注释
《杜诗演义》:先之以鸣雨,继之以微雨,故题云《雨不绝》。
鸣雨:雷雨。
边连宝:大雨易绝,细雨难绝。大雨过而继以细雨,则倍难绝。谚所谓雨后毛不晴也。
映空:犹阴空,天色昏暗。
长条:指柳树枝条,例如庾信诗“河边杨柳百尺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杨柳歌》),以及杜甫绝句“
创作背景
此
诗当作于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当时
杜甫55岁,住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当年可能雨水较多,此篇前杜甫已有数首诗咏雨。
参考资料:完善
1、
丁宁.杜甫七律全注(电子版).第127页
简析
《雨不绝》是一首七言律
诗。此诗前六句写雨中景物,运用了想象与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与情感;后二句写雨际行舟,通过对雨景的描写表达对江舸逆浪、夔人冒险营运的担忧之意。整首诗写景清丽,情思婉转,含蕴地表达出诗人的一片恳切担忧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怀之意。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 2734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