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出自唐代齐己的《中秋月》
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东楼莫碍渐高势,四海待看当午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空澄澈无云,清露湿衣。在星光外一轮圆月升腾而起。
渐渐升高,东面的高楼也不能遮蔽它,当行于天际之时,四海之内都可看见。
清光自可让人吟咏,月中桂影却不能攀折。
可怜那半夜美丽的月影,正照着贵戚近臣喝残的酒杯。
注释
空碧:指澄碧的天空。
清规:月。月满如规,光辉皎洁,故谓。
当午:正午;中午。
皓魄:指明亮的月光。
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简析
《中秋月》是一首七言律
诗。诗的首联写无云的夜空、湿润的衣裳和群星之外的明月,具有清新而神秘的月夜氛围;颔联以东楼为参照,表达了月亮逐渐升高的态势,并寓言四海之人都在期待月亮高悬中天的时刻,象征着期盼公正与光明普照四方;颈联自喻为能够吟咏皎洁月色的清流,不愿与幽暗势力同流合污;尾联以月影对照权贵们的残酒池,既表达诗人对月色的怜爱,也暗含对权贵们醉生梦死、不顾国家与人民疾苦的批判与讽刺。此诗表面写月色,实则通过对月色的描绘与联想,展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与对世态的深刻洞察,有含蓄的讽刺意义。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