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站在江楼上,风吹到半夜才停,乌云渐散,但末完全散去,透出朦胧月色。
注释风吹断:风停了。
赏析此句从江楼人的听觉落笔,真切地写出了秋声来时江上暗夜中凄清的气氛,准确地抓住了浮云将散而未散的这一瞬间,表现出月亮将要钻出云层的动态,烘托出半夜风雨之后天色初晴时那种特有的清新和宁静的气氛。
译文
苍江阴雨绵绵,到了傍晚仍未放晴;井边的梧桐叶随风翻动,搅动起萧瑟的秋声。
夜半时分,楼头的风声方才停歇;月亮在轻薄的浮云之间,透出了淡淡的光亮。
注释
井梧:井边的梧桐。
风吹断:风停了。断,止。
参考资料:完善
参考资料:完善
这首七绝通过描写苍江从傍晚到夜半、天气由阴雨转晴的变化过程,烘托出江上秋夜由喧闹渐入静谧的气氛,构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全诗四句四景,分别选择最适宜的角度表现了阴雨、风起、风停及将晴时分的景色,虽一句一转,却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开篇描绘阴雨笼罩下的苍江,直到傍晚仍未放晴。“暗” 字意境浑厚,用得十分贴切,不仅以浓墨勾勒出天低云暗、秋水茫茫的江景,还让浓重雨意与渐至的暗夜自然交融,一句便写尽从白昼到傍晚的天色变化。此句是从整体入手铺陈,第二句则转向细节刻画:井畔的梧桐叶片翻动,发出飒飒声响,这是风吹动的缘故。若此时仍是 “梧桐更兼细雨”,那便会是李清照《声声慢》中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