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出自唐代宋之问的《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参加了灵池上的宴会,池边设置了帐殿。
船划过了石鲸,好像从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回来。
这个节日是正月三十日,春气还没有到来,只是暗暗地催杨柳发芽。
像北海那样茫茫无涯的水中,正好看落日的景色;看到池底的黑泥,便想到这是劫火烧馀的残灰。
周武王在镐京与群臣宴饮,乘船泛游于汾水之上,写下《秋风辞》。
不怕三十夜没有月亮,自然会有报恩的夜光珠进来的。

注释
灵池、沧波:指昆明池。
槎:船。
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
溟:海。
镐:镐京,西周都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在唐代人的观念里,从二韵到一百二十韵的五言或七言诗,只要平仄粘缀,词性、句法都成对仗,就都是律诗,一概称为五律或七律。二韵四句的称为绝句。绝句也是律诗,故又称“小律诗”。六韵以上的称为大律诗。宋元以后,绝句不属于律诗。“五律”、“七律”这两个名词仅指四韵八句的诗。于是,有必要绐六韵以上的律诗另外定一个名目,“排律”这个名词是在这样的需要下产生的。它有方便处,也未必“有害于诗”。

  唐中宗李显,在一个正月三十日到昆明池去游玩,高兴地做了一首诗,命令随从的官员们大家和他一首。当时有一百多人做了诗。宋之问这首诗是被评为最好的作品。题目“奉和”,这个“奉”字,如果按照它的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是一首五言古。此诗先叙述这件事:春天参与了灵池上的宴会,池边设置了帐殿;接写乘船在昆明池中游览;随后扣住正月晦日来写;以下用昆明池的典故;下一联转到皇帝,歌颂了李显有汉武、周王之英武;最后对皇帝、晦日、昆明池三者都有交代。此诗为君臣唱和之作,展现了皇家仪会的壮丽,表达对皇家的颂赞。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211篇诗文 ► 105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