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出自明代柳如是的《金明池·咏寒柳》
译文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伊:彼,他或她。
赏析此句取象精当,寄意微妙,含思婉转,词人言自己的灵魂,邀约更冷落处的黄昏淡月中的梅魂,让它来做自己深怜互惜的知音,塑造了一个萧条、幽怨的词境,又透出几分温馨清逸。
原文
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旧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凉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带着失意怅惘的寒江潮,映着冷漠无情的夕阳余晖,正是在这风声萧瑟的送别渡口。更有秋风阵阵吹起,经霜的柳枝映出孤独身影;还记得当年,它曾飘洒着漫天柳絮,那是往昔与知己相伴、诗酒唱和的美好时光。何况到了夜晚,烟雾笼罩的江浪映着残阳,望见过往旅人,柳枝竟特意舒展纤弱腰肢似的轻舞。满心的凄凉,透着无限愁苦,幸好还留存着当年燕台诗作的珍贵记忆。
当年春日里的美好情愫,竟酿成了如今秋日的凄苦风雨,回想过去那些风雅岁月,暗自伤怀竟到了这般地步。如今仍有环绕堤岸的华美游船,热闹却早已消散,唯有流水与白云依旧如旧日模样。回想从前,那曾带来暖意的 “东风”,如今却隔着层层帘幕,只让我
赏析
这首《金明池·咏寒柳》是柳如是的长调代表作,词中化用古人词意错综用典,足见其学问博洽。所谓的咏柳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抒发柳如是自己的身世之感,这寒柳飞絮似乎就是词人的化身。
上阕表面写柳,实则暗喻人生的境遇。
“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开篇两句便透着阴冷萧条的气息。词人将 “有怅”“无情” 赋予 “寒潮”“残照”,实则是为南浦的 “寒柳” 烘托处境,暗含自身满腔凄凉。此词开篇便将地点定格在这般易引人伤感的情境里,这既是送别的南浦,又是秋日黄昏,残阳西垂,满目凄楚,还伴着凄冷的寒风。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创作背景
柳如是十五岁即落入风尘,成为歌妓。崇祯年间,和名士
陈子龙相恋并同居,但陈子龙的祖母和嫡妻高氏均不相容,被逼迫离异。后来柳嫁
钱谦益为妾。这首词其为哀叹自己身世之飘零和爱情的波折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万木春,李凌,黎勤·中国古代爱情诗三百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05.
介绍
《金明池·咏寒柳》这首词是明清易代之际的才女
柳如是所写,是现存的柳词中最著称的一首。《金明池·咏寒柳》为
诗人离开
陈子龙以后感怀身世之作,抒发了“美人迟暮”之感,手法上更为成熟。词作处处写柳却实是处处写自己,柳与己的叠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达到水乳交融的“不隔”之境。而词间透出的自尊、独立、平等的人格要求使词格得以提升,比之
苏轼之《水龙吟》有过之而无不及。
简析
《金明池·咏寒柳》是
柳如是的长调代表作。词的上片明写柳而暗写人生的遭际;下片主要借回忆过去来写对爱情的固贞执守。此词以“咏物”的形式,用象征手法,托喻取譬,借寒柳为“物”为“类”,抒发衷情,使得词篇读来凄楚动人,抒发了“美人迟暮”之感。
柳如是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浙江嘉兴人。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226篇诗文 ► 13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