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出自两汉刘向的《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壮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强烈的阳光;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注释
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于:向。
吾:我。
师
启示
1、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身学习,受益终身。
2、“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3、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简析
这篇文章记录了晋平公与师旷关于学习的讨论。晋平公以年龄为由,担心学习已晚,师旷以“炳烛”为喻,巧妙回应晋平公的疑虑,指出无论年龄大小,学习都有其价值,晋平公最终表达了对师旷观点的认可和赞赏。此文通过简洁的对话和生动的比喻,传达出学习不分年龄、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智慧交流和相互尊重。
刘向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57篇诗文 ► 767条名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古文岛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