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秦中吟十首·议婚》
译文人世间本无什么标准的美色,只要自己认为好看,那就是美女。
注释正色:最标准最好看的颜色,美色。悦目:好看。姝:美女。
赏析此句对当世崇尚的婚姻观提出异议,诗人认为“悦目”的标准,既含容貌美,尤含心灵美。
原文
白居易《秦中吟十首·议婚》
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
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
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
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
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
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
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
主人会良媒,置酒满玉壶。
四座且勿饮,听我歌两途。
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
贫家女难嫁,嫁晚孝于姑。
闻君欲娶妇,娶妇意何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下没有纯正的乐声,只要听起来悦耳,使人感到欢娱就行。
人世间本无什么标准的美色,只要自己认为好看,那就是美女。
如果容颜相貌相差不大,但是家庭穷富有差异。
那么贫穷时会被对方嫌弃,富贵时会很顺利的走在一起。
住在富丽堂皇的阁楼里面的富家小姐,常常用金丝线绣织绫罗嫁衣。
人来了,也不收敛,才刚刚十六岁,还常常撒娇装傻。
家人还没有开口张罗,就有人上门提亲,并顺利地嫁人了。
住在简易的陋室里面的穷苦小姐,一个人,都长到二十多岁了。
头上戴的是不值钱的荆条钗,衣裳没有任何装饰。
有好几次
创作背景
《秦中吟十首》是
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
诗。这组诗是作者在政治思想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写成的。本首诗是其中的第一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5-90
赏析
《议婚》一
诗对当时崇尚的婚姻观作了一番评论,对当时受封建门第观念影响重财轻人,攀高结富的恶俗做出揭露与批判,并对难于出嫁的贫家女寄予了同情。主旨在于抒写“富家女易嫁”和“贫家女难嫁”。从全诗的诗意看,“悦目”的标准,既含容貌美,尤含心灵美。富家女虽易嫁,却“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却“嫁晚孝于姑”。足见选美标准有贫富善恶之别,具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友琴 等.白居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8-21
2、
王文丹.简论白居易《秦中吟》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新乡学院学报,2016,33(1):27-29.
3、
游国恩 等.中国文学史(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41-148
简析
《秦中吟十首·议婚》是一首五言古
诗。诗中对当时崇尚的婚姻观作了一番评论,对当时受封建门第观念影响重财轻人、攀高结富的恶俗做出揭露与批判,并对难于出嫁的贫家女寄予了同情。这首诗以鲜明对比的手法,深刻地揭示出当时社会中贫富差距对女性命运的影响,显露出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深刻思考和讽喻。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89篇诗文 ► 1892条名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