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

出自明代归有光的《张自新传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弟子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然。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聪慧绝伦,文思敏捷。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生们都茫然呆立而无所获,只有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他的,都将他看作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扔灯架以提醒他,油污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自新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宛如捕风捉影,期望做大官,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为什么读书呢?”自新哭泣、长跪,说:“亡父用这来嘱咐我,将离人世时,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却呢?况且我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篇传记结尾有“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之语,则此文当撰写于张自新卒后不久。文中又提到吴纯甫“买棺葬焉”一事,吴纯甫卒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四月,见归有光《吴纯甫行状》,则此文之作必在此前,即嘉靖十六年(1537年)或更先于此。

参考资料:完善

1、 郭预衡,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精品全集·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年

赏析

  此文是人物传记,但作者并没有滴水不漏地一一记叙张自新的生平,而是选取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几件事来加以描述,使得人物性格非常鲜明突出。

  一是说他对于“古经中疑义”,能“随口而应,若素了者”,表明他的确“敏慧绝出”;二是说少年夜读时,同舍生睡着了,张自新竟气得“以灯檠投之”,并将他训斥一顿,表明他的性格直率刚正;三是写家贫,母亲劝他辍学,他牢记父亲的遗嘱,坚持白天种田,夜晚自学,显示他性格刚强,学习勤奋,对母亲体贴孝顺;四是写他代哥哥去县衙受杖责,表明他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对兄长很悌爱,也说明他很有主张,聪明过人;五是写他到外地授徒,每年都“敝衣草履,徒步往返”来探望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篇传记的主人公是一位失意的穷书生,他科场失意,终身无甚功名,按传统史学标准,本不具备立传资格。文中突出描写其一生不幸的命运,张自新孝母、悌兄、勤劳、质朴,用心读书而为文有奇气,胸有大志而欲有用于世,然而却受尽嘲笑凌辱,最终郁郁而逝。此种“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的不幸命运,寄寓着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概,故而尤为感人。全文围绕其“性方简,无文饰”的个性落笔,用笔生动,形象传神,尤其是结尾,用“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来象征张自新不亡的魂灵,更具有一种深长的意效果,可谓神来之笔。
归有光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161篇诗文 ► 353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