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天天气格外晴好,管乐悠扬,弦乐轻弹。
有感于那些长眠在柏树下的逝者,怎能不趁此时尽情寻欢?
清亮的歌声唱出清新曲调,新酿的绿酒让人笑逐颜开。
谁也不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此刻我心中的忧虑已尽数消散。
注释
诸人:众人。
周家墓:据《晋书·周访传》载:陶侃(kǎn)当初乡居未显达时,遭父母丧,将要下葬,家中忽失一牛。陶侃寻牛时遇一老父,老父说:“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又指一山说:“此亦其次,当出二千石。”于是陶侃葬父母于前一山。将另一山指示给周访,访葬其父,果为刺史。陶、周两家世婚。陶渊明
赏析
这首诗篇幅短小,内容寻常,却赢得不少人的推崇,其中必然藏着不凡之处。说它寻常,诸如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等句,描绘的是某个天气晴好之日,诗人与友人结伴出游,就地畅饮欢谈,或唱清雅之歌,或吹管弄弦以助雅兴。这些都是极为常见的活动,诗句的用语也朴实无华。
说它不凡,是因游玩之地竟在他人墓地的柏树荫下,“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偏偏要在这极易引人伤感的地方寻求欢愉。能在伤感之地寻得欢愉的人,绝非极端麻木的凡夫俗子,而应是心怀透彻觉悟与超脱胸襟,能勘破世俗表象、驱散死亡畏惧的贤者。陶渊明绝非麻木之人,他分明能感受到 “柏下人” 长眠地下所昭
创作背景
这首
诗就内容看,当是
陶渊明归田以后的作品。征著作郎在晋安帝义熙九年(412),时陶渊明四十九岁,此诗可能作于是年,与《形影神三首》的创作时间相近。陶、周两家为世姻,陶渊明这次所游之地,抑或即周访家墓。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简析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是一首五言古
诗。此诗写诗人同几位友人共游周家墓柏下的情景,这次游赏处处充满着轻松与欢乐,以至于完全忘情而酣饮欢歌,表现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了悟与超脱。全诗篇幅简短,诗情飘洒豪放,诗调轻盈明快,在艺术上貌似轻快而内含隐忧,具有含蓄深厚的特点。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南朝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7篇诗文 ► 1327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