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更哪堪,黄昏时节,庭院里柳树落啼鸦。还记得吗,朗月如辉的月光下,那人带着素洁的月色,轻轻地摘下如雪的梨花。
注释柳啼鸦:归鸦啼于柳上。那人:指所思女子。
赏析此句写春色渐失,春也如人一般,在万花凋零的满腹愁绪中逐渐消瘦,逐渐疲惫不堪,最后开始出现人的形象,画面也顿时变得更加丰富。
译文
东风轻轻吹拂,几缕薄云在天空飘荡,萧萧春雨时紧时缓不停歇。水边彩绘的楼阁上,新归的燕子忙着筑窝,它口衔带着湿气的香泥,身上沾着飘落的花瓣频频飞过。
海棠花瓣撒在小路上,像铺了一层带着香气的锦绣;可春色依旧因花落而显得 “消瘦”。黄昏时分,庭院里的柳树上有乌鸦啼叫,我还记得那人,曾伴着月光折下梨花的模样。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荡飏(yáng):飘扬,飘荡。
缕(lǚ):一条一
词的上片起笔两句,并未描绘 “红杏枝头春意闹” 般的烂漫春景,反倒直接点出 “风” 与 “雨”。东风轻柔地吹拂大地,几缕薄云在天际缓缓飘荡。这两句中的 “风” 与 “雨”,正是全词的词眼,烂漫春光正是在风雨中悄然逝去,这两句也统领了全词的意脉。
“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两句,化用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里 “谁家新燕啄春泥” 的诗意。燕子刚刚归来,尚未来得及欣赏烂漫春色,满树繁花却已凋零飘落。面对这般景象,词人心中不禁涌起满腔感慨与愁绪。此处的 “泥” 承接上句 “萧萧雨”,“落花” 则呼应首句 “东风荡飏”;燕子新归之时,落红已然成片,目睹此景,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