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秋云薄,九日寒新。

出自南北朝庾信的《至仁山铭

  峰横鹤岭,水学龙津。瑞云一片,仙童两人。三秋云薄,九日寒新。真花暂落,画树长春。横石临砌,飞檐枕岭。壁绕藤苗,窗衔竹影。菊落秋潭,桐疏寒井。仁者可乐,将由爱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山横卧在鹤岭之间,水学了龙门河津。天上飘过祥瑞彩云一片,走出绰约仙童两人。深秋时节天高云薄,九月初九寒意新添。自然界的花儿暂已凋落,图画中的树木却永葆长青。横卧的岩石靠近着台阶,上翘的屋檐把峻岭当作枕头。壁上缠绕着野藤的枝蔓,窗前蕴含了山竹的疏影。菊花落入秋日的深潭,稀疏的梧桐枝丫伴着寒井。仁者自可观赏愉悦,由此悟入喜爱沉静。

注释
至仁山:梁宫中之小山。一说是画中之山。
鹤岭:《豫章记》记载,江西鸾冈西有鹤岭,古仙人王子乔控鹤所经。
龙津:即龙门,又名禹门口,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
瑞云:吉祥之云。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晋宋以来,文人士子对山水自然美的发现、观赏,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他们受玄学的影响,以虚灵的胸襟去体会自然,逐渐形成了如司空图品》所形容的“空源写春、古镜照神”那样澄澈空明的艺术心境。以此种心境观照自然,便能常常得其真趣,写出极有神韵的山水画图。 [4] 此铭写于“三秋云薄,九日寒新”之季,却全无“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感伤,更无流落西魏后苍老悲怆的情味,当作于在梁之时。清倪璠谓此铭“中大通三年(531)后简文为太子时,随侍东宫之所作也”。(《庾子山集注·玉帐山铭题解》)。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古文鉴赏辞典珍藏本 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972
2、 张俊山主编.古今中外散文诗鉴赏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06:49

赏析

  本文是一篇铭文。描绘了至仁山中的一派深秋景色。文章开篇两句从山水落笔,写出山水的超凡脱俗;三四两句是仰望,写山峦之上飘浮的祥云,并熔铸进丰富的想象,突出山幽水静;接下去点明时序是秋季;然后笔锋一转,写山中的建筑和陈设和宅旁的花木;结尾两句抒发了作者“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心境,点明作铭的主旨。此铭融情入景,虚实结合;音韵谐美;用典多而通达,深而雅妍。

  前四句写至仁山的峰、水、云、人,笔墨似实而虚,有意借助古代神话传说,渲染飘缈仙气,将山神圣化。横峰如鹤岭,有仙人驾鹤飞掠;激水似龙津,多群鱼逆流腾跃;山上瑞云缭绕,有仙童出现,可访求飞升仙丹,是一座神异之山,令人神思飞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这篇铭文描绘至仁山中的深秋景色。文章开篇两句从山水落笔,写出山水的超凡脱俗;三四句是仰望,写山峦之上飘浮的祥云,并熔铸进丰富的想象,突出山幽水静;接着点明时序是秋季;然后笔锋一转,写山中的建筑和陈设和宅旁的花木;结尾两句抒发作者“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心境,点明作铭的主旨。此铭融情入景,虚实结合;音韵谐美;用典多而通达,深而雅妍。
庾信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420篇诗文 ► 468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