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霖铃夜却归秦,犹见张徽一曲新。

出自唐代张祜的《雨霖铃

雨霖铃夜却归秦,犹见张徽一曲新。
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

译文

在夜深灯火阑珊、霖雨缠绵时分,唐明皇由蜀中返回长安,安史之乱都过去了,但唐明皇情况就像乐工张徽弹奏的《雨霖铃曲》一样,还是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沉湎声色。
张徽述说唐明皇弹曲垂泪思念杨贵妃,但是明月下南宫深处还是一片寂静,唐明皇黯然落寞。

赏析

  全诗共四句,以追述始,写唐明皇自蜀返京,由蜀入秦,恰逢霖雨之夜。地点、情景依旧,然人事全非。使人睹此情景就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安史之乱,唐明皇仓惶出逃,联想起马嵬坡“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联想起栈道雨中唐明皇悼念贵妃闻雨而作《雨霖铃曲》的凄凉惨景。诗人让读者产生这么多的联想,是为了让人对唐明皇的悲凉处境作一深刻反省。唐明皇开元年间,天下大治,四海晏然,史家盛称为“开元之治”。然而,到了天宝末年,唐明皇宠幸佞臣,沉湎声色,终日与杨贵妃晏游嬉戏,朝政荒废,怨声四起。可是不久,“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恨歌》),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撕毁了唐明皇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雨霖铃》原是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入蜀,连日霖雨,于郎当驿中闻铃声,问黄旛绰:“铃语云何?”对曰:“似云‘三郎郎当’。”当时宫中称玄宗为三郎,郎当即潦倒之意。玄宗遂采其声谱写《雨霖铃》曲。第一个吹奏此曲的是梨园乐工张徽,那时玄宗因思念杨贵妃,常流泪不止,在亲自传授张徽此曲时尚含着眼泪。回銮做了太上皇,又让张徽奏此曲,以纪念杨贵妃。此作于何年何地未详,但从时间上看,当时安史之乱早已过去,诗人或有机会聆听此曲,或因一时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本社编. 唐五代诗鉴赏[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508-509.

简析

  《雨霖铃》是一首七言绝句。此通过对《雨霖铃》这支乐曲的产生及传播过程的追述,诗中着重刻画了马嵬驿兵变给玄宗带来的感伤,而这种感伤又是通过一个目击证人,即《雨霖铃》曲的最初演奏者张徽,从他的口中委婉道出,更觉真切动人。这首诗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切思念和晚年独居南内的凄凉孤寂的处境,反映出社会大动乱之后封建知识分子对沧桑变迁的哀感。
张祜

张祜

张祜(hù)(792年-854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351篇诗文 ► 50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