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出自唐代李白的《豫章行

译文老母别子,一片悲天跄地的哭喊,人心愁烦。

注释呼天:指向天喊叫以求助,形容极端痛苦。

赏析此句写老母与子别离的凄伤之景,语调动情,言辞伤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李白 李白豫章行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津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追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胡风吹动着胡马,从北方盘踞在鲁阳关。
吴地的军队军容整肃、威风凛凛,西去征讨叛乱,何时才能归来?
征人一半已渡过上辽津,黄云蔽日,天色惨淡无光。
老母亲与儿子诀别,在野草间仰天哭喊,悲痛欲绝。
白马绕着旌旗徘徊,悲鸣着似也不忍离去。
白杨树在凄苦的秋月下,早早凋落在豫章山间。
本是太平盛世的百姓,向来不熟悉斩杀敌寇的战事。
怎会吝惜战死沙场?愿为君王扫平凶顽叛军!
这份赤诚能像李广射石入羽般感动天地,怎会畏惧艰险?
楼船如巨鲸般飞驰,在落星湾掀起波澜。
这《豫章行》的曲调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诗歌开篇四句,诗人概述了当时的战局。“胡风” 本指北风,此处暗喻安史叛军的嚣张气焰,因安禄山、史思明皆为胡人。彼时安史叛军正盘踞鲁阳,一个 “拥” 字,既凸显叛军的跋扈,又勾勒出乱军的乌合之态,同时也寄寓了诗人的憎恶之意。“照海雪” 三字,尽显吴兵军容整肃、威风凛凛的气势;但事实上,当时的唐军并无这般士气,这不过是诗人的主观期许罢了。“西讨何时还” 一句,初读似显突兀,让人不免沮丧,却真实道出当时的战局实况,以及诗人难以掩饰的忧虑,暗喻未来的牺牲必将惨重。这一情感转折,恰好为下文做了铺垫与过渡。

  接下来的八句中,诗人将满腔哀怨与悲苦,尽数倾注在别离场景的描摹中,这是诗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为了彻底平息叛乱,当时的东南人民仍然要不得已地送其子弟应征入伍,开赴前线。李白在这一年回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亲眼目睹了新征士兵出征前妻儿老小呼天抢地的悲怆场面,他百感交集,写下了这一名篇《豫章行》。

参考资料:完善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17-219

简析

  《豫章行》是一首五言古。诗的前四句概写当时的战局;接着八句把满腹的哀怨和悲苦都倾注在别离场景的抒写上;下面六句表达了诗人对多灾多难的祖国赤诚之心和深情的爱恋;末四句总括全诗。此诗一方面对出征的战士以及百姓的苦难寄予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鼓励征人顾全大局,支持平叛战争,英勇作战;这种矛盾心情构成了全诗凄惨与慷慨、沉痛与激昂交织在一起的格调。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6篇诗文 ► 5967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