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难禁滟滟杯。
出自宋代晏殊的《示张寺丞王校勘》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巳清明假日将来又还未曾到来,我独自徘徊在花园里僻静的小路上。
漠漠春寒时轻时重春雨时降时停,隔夜的余醉也禁不住想再满饮几杯的想法。
季节一到花谢花飞谁也奈何不了,可爱的燕子似曾相识又飞回屋来。
游园宾客中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士子,不吝惜钱财才能多选拔些贤才。
注释
元巳(sì):即上巳。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旧俗于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
假:古代清明节时,达官贵人休假踏青。
未开:尚未宣布放假。
幽径:僻静的小路。
斑斑雨:点滴不断的细雨。
宿酒:隔夜的余醉。
赏析
这首即景抒怀,遣兴言志之作,即景物、感情、哲理艺术地融合在一起,缠绵含蓄,情韵深长。前六句写景。暮春三月,余寒未尽,落花纷坠,雏燕归来。诗人独步小园幽径,阑珊的春意引起时光流逝,人生短促的迟暮之感。一种淡淡的哀愁爬上心头,于是发出“无可奈何”的人生叹息。末尾两句,笔势反振,陡起精神,表示要像汉代梁孝王那样不惜钱财,广结宾客,选拔人才。显示出这位性格旷放,轻财重客,多称引后进的宰相那种政治家的风范,同时也与诗题扣合。“无可奈何”两句,意境凄迷,对仗工稳,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首联因时兴感。起句点明时令。时值暮春三月,“元巳清明”将
创作背景
公元1029年(宋仁宗天圣七年),
晏殊因上疏言事,罢枢密副使,出为应天府南京(商丘)留守,这首
诗即写于此时。
参考资料:完善
1、
刘清惠.《梁苑吟》.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74
简析
《示张寺丞王校勘》是一首七言律
诗。诗的前六句写景。暮春三月,余寒未尽,落花纷坠,雏燕归来。诗人独步小园幽径,阑珊的春意引起时光流逝,人生短促的迟暮之感,一种淡淡的哀愁爬上心头;末尾两句,笔势反振,陡起精神,表示要像汉代梁孝王那样不惜钱财,广结宾客、选拔人才,显示出诗人性格旷放、轻财重客,多称引后进的良相风范。这首诗即景抒怀,遣兴言志,将景物、感情、哲理艺术地融合在一起,缠绵含蓄、情韵深长。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386篇诗文 ► 300条名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