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谁说秋月明亮?遮蔽它无须一尺厚的云雾。
谁说江水清澈?搅浑它无须一斗的泥沙。
人情早晚间就有翻覆变化,平坦大地瞬间就能变成高山深谷。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齐桓公曾重用管仲,最终却因信任竖刁而使齐国大乱;
秦穆公轻信逢孙,于是违背了百里奚的忠言。
汉光武帝目光能看透万里之外,却错把薏苡当作有纹理的犀角。
唐太宗停婚毁碑何等震怒,青天白日里竟出现了虹霓。
贤君与贤臣的相遇尚且如此难测,更何况那些像孩童般分不清粟米与稊草的昏庸君主。
朝外有像李辅国那样的权臣,宫内有像张良娣那样的艳妻,不可能发生的 “
《梁甫吟》是一首乐府诗歌。此诗先阐述即使再明亮的事物也容易被微小的障碍所遮蔽,再清澈的水也容易被少量的泥沙所污染,隐喻世事复杂多变,容易被微小的力量所改变,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和多变;而后用典,说明即使是英明的君主也可能做出错误决策,导致国家的混乱和衰败;接着描写当时社会的混乱和黑暗;结末以屈原的遭遇为例,表达对当时社会黑暗和腐败的强烈控诉。整首诗运用大量忠臣被弃、小人得志之典,体现了诗人因现实而起的不平之气,具有深广的历史蕴涵。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五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兖州鲁藩烟火妙天下。烟火必张灯,鲁藩之灯,灯其殿、灯其壁、灯其楹柱、灯其屏、灯其座、灯其宫扇伞盖。诸王公子、宫娥僚属、队舞乐工,尽收为灯中景物。及放烟火,灯中景物又收为烟火中景物。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未有身入灯中、光中、影中、烟中、火中,闪烁变幻,不知其为王宫内之烟火,亦不知其为烟火内之王宫也。
殿前搭木架数层,上放“黄蜂出窠”“撒花盖顶”“天花喷礴”。四旁珍珠帘八架,架高二丈许,每一帘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一大字。每字高丈许,晶映高明。下以五色火漆塑狮、象、橐驼之属百余头,上骑百蛮,手中持象牙、犀角、珊瑚、玉斗诸器,器中实“千丈菊”“千丈梨”诸火器,兽足蹑以车轮,腹内藏人。旋转其下,百蛮手中瓶花徐发,雁雁行行,且阵且走。移时,百兽口出火,尻亦出火,纵横践踏。端门内外,烟焰蔽天,月不得明,露不得下。看者耳目攫夺,屡欲狂易,恒内手持之。
昔者有一苏州人,自夸其州中灯事之盛,曰:“苏州此时有烟火,亦无处放,放亦不得上。”众曰:“何也?”曰:“此时天上被烟火挤住,无空隙处耳!”人笑其诞。于鲁府观之,殆不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