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宋代〕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堂前池中的荷花如凌波而行的女神,静静地散发着芳香。那花朵的颜色好似醉酒的贵妃脸上的晕红。
迎着朝露开放得很有情意,傍晚,又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
它虽然生长在污泥之中,但它洁白如雪,一尘不染。它的叶片,青葱碧绿,散发着特有的清香。
想到此刻自己家乡的荷花正开得繁闹,浮云映在湖水中,石湖变得如云锦一般,游船画舫穿梭其中。
注释
凌波:驾波而行,这里是形容荷花如驾波而行的仙女。
静中芳:指莲荷在静静地散发它的芳香。
酣红:因酒醉而脸上呈现的红色。
“有意”句:意谓荷莲迎着朝露开放得很有情意
简析
《州宅堂前荷花》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描写荷花,既有摇曳之姿,也有“净植”之姿;五六句描写藕与叶,写荷叶的清香与荷的“自在”;末两句抒发思归之情。整首诗写出了幽静的“凌波仙子”红妆重彩,早晚红妆有别、姿态各异。朝露有意则花朵盛开,夕阳无情则花朵闭合。婉约优美,令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荷花盛开时的艳丽和清香,特别是三、四两句写出了荷花早晚的不同情态,颇为传神。诗人还赞美了荷花纯洁无瑕的品格,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此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前四句,描写荷花。“凌波仙子”是荷花的经典比喻,出自曹植的《洛神赋》。洛神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动态之美,也有“仪静体闲”的静态之美;同样,荷花既有摇曳之姿,也有“净植”之姿。“静中芳”三字是荷花描写之重点。这里的荷花显然是红色的,作者在这里将荷花拟人化,“也带”“学”语气亲切、稍带戏谑。三、四两句写荷花的朝开暮合,“有意”“无情”灌注了深情。第二层次是五、六两句,描写藕与叶。“元无染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267篇诗文 ► 413条名句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宋代〕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宋代〕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栊,雨湿纱栊。(月在杯中 一作:月也杯中;纱栊 一作: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宋代〕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