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千秋岁·淡烟平楚

刘基 刘基〔明代〕

淡烟平楚,又送王孙去。花有泪,缕无语。芭蕉心一寸,杨柳丝千缕。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忆知欢游处,触目成前古。良会处,知何许?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情未了,月明潮上迷津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平野间轻烟袅袅,又目送着贵公子远行。枝头的花儿似还凝着泪痕,黄莺也敛声不语,满是离愁。芭蕉卷着未展的心事,依依杨柳牵起千丝万缕的愁绪。
今夜的雨,该会催生出满目的相思树吧——目光所及之处,尽是逝去的前尘旧事。不知重逢要等至何时?我们痛饮百杯桑落酒,高唱三遍《阳关》曲,情意还未诉尽,渡口的月色已将江水染得迷蒙一片。

注释
平楚:即平林。
王孙:贵族公子。
相思树:千宝《搜神记·韩凭妻》载,战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罚韩凭筑长城,不久,夫妻相继自杀。康王怒,使二人坟墓相望。隔夜间,两坟头皆长出梓木,旬日间粗可合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这首词以离愁为核心,将离别之苦铺陈得细腻深沉,既见场景之真,更含情韵之浓。

  词中意象的铺陈极具巧思,花带泪痕、莺声寂寂,芭蕉卷着未舒的愁绪,杨柳牵出千丝万缕的思念,再以夜雨催开相思树的凄婉传说点缀,六种物事层层渲染,让离别之绪愈发真切。其中“柳丝”谐“情思”的谐音妙用,暗合古典诗词中杨柳寄离别的传统,更添情谊深厚的意蕴。“芭蕉心一寸,杨柳思千缕”两句,以“一寸”写蕉心之凝、“千缕”状柳思之繁,将抽象情感化为可感的物象;“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则聚焦饯别场景,劝酒千杯的恳切与高歌赠别的不舍交织,景与情无缝相融。“一、千、百、三”等数量词的反复出现,既强化了情绪的浓烈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千秋岁·淡烟平楚》是一首抒写离别之苦的词篇。词的上阙连用花、莺、芭蕉、杨柳、雨、相思树六种物事作渲染,引进凄婉的爱情传说,表达双方情谊之深,抒发不忍离别的感情;下阕则将时间前拉后伸,前欢不可再,后会亦无期,离别的苦楚放大到整个人生、整个今古。全词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表达出深挚的真情,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1679篇诗文 ► 27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狮子王与豺

天中记〔明代〕

  曩有狮子王,于深山攫一豺,将食之。豺曰:“请为王月送二鹿以自赎。”狮子王悦。豺以时而进,己亦攫得狸、兔自存。

  期年,鹿尽,豺无可送者。狮子王遇豺,曰:“汝杀众生亦多矣!今次至汝,汝其图之!”豺无以对,遂为狮所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剪梅·红满苔阶绿满枝

唐寅 唐寅〔明代〕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擒孟获

《三国演义》〔明代〕

  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至南中,所战皆捷。闻有孟获者,为夷汉所服,于是令生致之。既得,亮使观营阵,曰:“此军如何?”获对曰:“向不知虚实,故败。今蒙使观营阵,若止如此,定能胜!”亮笑,心知获尚不服,纵之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欲释获。获曰:“公天威,南人不复反矣。”于是亮进军,南中平。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