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怨·春夜
顾太清〔清代〕
杨柳风斜。黄昏人静,睡稳栖鸦。短烛烧残,长更坐尽,小篆添些。
红楼不闭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淡淡轻烟,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柳在斜风中飘拂,黄昏时一片宁静,巢中栖息着沉睡的乌鸦。残烛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漫漫长夜我要坐到天亮。且先把盘香添加。
红楼的窗户并未放下窗纱,却被杨柳的枝条,这一缕春痕暗暗遮挂,淡淡的轻烟似有似无,庭院里一片皎洁,月光正洒满了梨花。
注释
早春怨:词牌名,又名《陇头月》、《柳梢青》、《玉水明沙》。元代词人张雨所创。双调,四十九字。
睡稳栖鸦:即“栖鸦睡稳”的倒文。
更:夜间敲更以报时,共五更,每更约两小时。长更坐尽:夜长坐而难耐的意思。
小篆:此指盘香,因其盘曲如篆文而得名。室内取暖的炉具,炉烟袅袅,盘旋而
赏析
词的上片分写室外室内冷落凄清的景象。开头三句先描画出室外之景, “杨柳风斜”点明天气,写动态; “黄昏人静,睡稳栖鸦”点明时令,与静态。一动一静,相反相成,表现出春夜寂清冷落的景象。接着三句写屋内女主人的动作,夜深了,室外一片静滥,除了风在摇动外,仿佛一切都已睡熟,但女主人却怨思难禁,孤灯独坐。“短烛烧残,长更坐尽”是说明女主人彻夜未眠, “小篆添些”写女主人孤寂地望着香烟在屋内缭绕,其形态就象篆文一样凝固在空中。这句词摹写物态,曲尽其妙,表现主人公百无聊赖的心境,非常传神。
下片写怨愁之情。但作者并非径情直行,而是通过景物描写流露出来。“红楼不用窗纱,被一缕春痕暗遮
创作背景
词作于丙午,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顾太清四十八岁。
参考资料:完善
1、
卢兴基 ·顾太清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5
简析
《早春怨·春夜》是一首抒怀词。词的上片以静衬动,写闺中人的寂寞孤独,以致长夜难眠;下片透过“红楼不闭窗纱”,把室内人的隐隐春怀与窗外月下梨花被青烟笼罩的景象融成一片。这首词语言自然灵动,清新蕴藉,看似不经意,细品却精巧轻灵,以景衬情,相互辉映,不难品味出其中孤寂冷清的怨情。
顾太清
顾太清(1799年2月9日-1877年12月7日),清朝著名女词人。亦称西林太清。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名春,字子春,一字梅光,号太清,常自署名太清春。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顾太清)”之语。► 363篇诗文 ► 88条名句
过吴江有感
吴伟业〔清代〕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无题
高鼎〔清代〕
牧笛声中踏浅沙,竹篱深处暮烟多。
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