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与梁上君子
《后汉书》〔南北朝〕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实是东汉时期的人,为人仁厚慈爱。有一年遭遇饥荒,百姓饥饿难耐,有个小偷在夜里潜入陈实的家中,躲藏在房梁之上。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好衣服,把儿孙们都叫起来,神情严肃地教导他们说:“人不能不自我勉励。那些品行不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沾染了坏习惯,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这样。”儿孙们问:“您说的是谁呀?”陈实指着房梁上的小偷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小偷听后大吃一惊,自己从房梁上跳下来,跪在地上磕头认罪。陈实慢慢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恶人,应该反省自己,多做好事。”陈实知道他生活贫困,于是让人给了他两匹绢。从此以后,整个县里再也没有小偷了。
简析
此文以陈实感化“梁上君子”之事,展现仁德教化的显著成效。开篇点明盗者困窘的社会背景,陈实不斥盗贼而借机训导子孙,阐明人性本善、习性可改之理;当面称盗为“君子”的宽厚言辞,既保其尊严又促其自省,“自投于地”的细节凸显感化之效;结尾赠绢之举,既是物质救济,亦是精神引导,使“一县无复盗”的善果水到渠成。全篇通过言行相济的叙事,彰显了儒家“以德化人”的理念,说明教育应重感化、扬善念的深远意义。
行路难
释宝月〔南北朝〕
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扬越。
空城客子心肠断,幽闺思妇气欲绝。
凝霜夜下拂罗衣,浮云中断开明月。
夜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
寄我匣中青铜镜,倩人为君除白发。
行路难,行路难,夜闻南城汉使度,使我流泪忆长安!
承宫樵薪苦学
《后汉书》〔南北朝〕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凶神蚩尤
《述异记》〔南北朝〕
轩辕之初立也,有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铁石,轩辕诛之于涿鹿之野。蚩尤能作云雾。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
今冀州人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
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觝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觝。汉造角觝戏,盖其遗制也。
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今冀州有蚩尤川,即涿鹿之野。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龟足蛇首,首疫,其俗遂为立祠。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