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怀旧诗伤谢朓

沈约 沈约〔南北朝〕

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
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
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尚书吏部郎谢脁确是才杰,在文坛独树一帜不同凡响。
音调铿锵声律工稳谐金石,才思高华如追逐风云之上。
哪想到不畏严寒高洁品性,忽然卷入了人事纠纷死亡。
像尺璧一样的珍宝蒙大冤,构陷成狱死于非命归丘壤。

注释
吏部:指谢脁,谢脁曾为尚书吏部郎。
文峰:即词峰。峰,一作锋。
金石:指钟磬等乐器。谐:和谐。
思:才思。风云:形容高超。
陵霜质:指谢脁不畏强暴的品质。
人事:指新陈代谢、生死存亡的现象。
尺璧:径尺之璧。指谢脁是稀有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以诗的形式,正确评价了谢脁的艺术成就及其地位,对这位文坛奇才过早地死于非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感伤。诗人沈约雅爱谢脁的五言诗,他经常赞叹:“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南齐书·谢脁传》)此诗前四句就是这一高度评价的具体化。诗人沈约认为,谢脁才华杰出,荦荦独占文坛鳌头,具有很高的地位。这是因为,其诗之“调”与“思”都与众不同。诗思高华,追风逐云,灵秀而飘逸,固非常人可以攀比;而诗的铿锵音调,优雅动听,都堪与音乐之声媲美,犹令人赏心惬意。这里的“调”,已不仅仅是指诗的自然音节,也兼指沈约、谢脁等人率先追求的诗的人工音律,即声律。诗人沈约醉心于追求诗的声律之美,他著《四声谱》,创“四声八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南朝是一个政治昏暗的朝代,王室矛盾、皇位争夺,斗争十分剧烈,富有才华而又品性正直的文人在当时即使为官,也常逢险恶,东昏侯永元元年(499)萧宝卷在位,荒淫无道,朝政黑暗。江祏等人先后谋立江夏王萧宝玄和始安王萧遥光,遥光希望得到谢脁支持,用他兼知卫尉事,拉作党羽,而谢脁不肯附从,并向别人披露了遥光这一阴谋。遥光大怒,联合徐孝嗣、江脁等奸邪启奏诛脁,谢脁含冤屈死,年三十六岁。对于谢脁被害,沈约极为悲愤,于是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杨焄译注,国学经典 诗品译注,上海三联书店,2018.09,第189页
2、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 图文修订版: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09

简析

  《怀旧诗伤谢朓》是一首五言古风诗。此诗伤悼诗人谢脁蒙冤而死,总结了谢脁的一生,赞颂死者是个才能、品德杰出的人,评价死者在文坛上独树一帜,不同凡响,哀叹他死的冤枉,表达了诗人对谢脁的悼念。全诗既有哀伤,又有愤慨,写得极有感情,声情并茂,言浅意深,隐含着对当时朝廷的不满。

沈约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367篇诗文 ► 11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后汉书·何颙传

范晔 范晔〔南北朝〕

  何颙字伯求,南阳襄乡人也。少游学洛阳。颙虽后进,而郭林宗、贾伟节等与之相好,显名太学。友人虞伟高有父仇未报,而笃病将终,颙往候之,伟高泣而诉。颙感其义,为复仇,以头醊其墓。

  及陈蕃、李膺之败,颙以与蕃、膺善,遂为宦官所陷,乃变姓名,亡匿汝南间。所至皆亲其豪桀,有声荆豫之域。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是时,党事起,天下多离其难,颙常私入洛阳,从绍计议。其穷困闭厄者,为求援救,以济其患。有被掩捕者,则广设权计,使得逃隐,全免者甚众。

  及党锢解,颙辟司空府。每三府会议,莫不推颙之长。累迁。及董卓秉政,逼颙以为长史,托疾不就,乃与司空荀爽、司徒王允等共谋卓。会爽薨,颙以他事为卓所系,忧愤而卒。初,颙见曹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操以是嘉之。尝称“颍川荀彧,王佐之器”。及彧为尚书令,遣人西迎叔父爽,并致颙尸,而葬之爽之冢傍。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颜之推教子

颜之推 颜之推〔南北朝〕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睥倪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承宫樵薪苦学

《后汉书》〔南北朝〕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