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译文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次要女儿回家,女婿都坚持不让其回娘家。他怨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叶,有什么可吝啬的呢?”于是女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门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
这篇文章出自《洹词》卷五。王翱,字九皋,谥忠肃,盐山(今属河北)人。永乐年间(1403—1424)进士,历任御史、右都御史、提督辽东军务、总督两广军务、吏部尚书等职。他是明代名臣,刚明廉直,《明史》有传。这篇文章不是为王翱写传记,仅记叙了他不为女婿谋京职和他与友人交往的事情,着重写他刚正无私和廉洁的一面。因为这几件事具有典型意义,故王翱的性格已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其形象让人敬仰,就是在今天还具有教育意义。《明史》也略取其事载入王翱本传。此文记录了两事。
因作者家乡安阳有洹水(又名安阳河),故取为书名。《洹词》主要收集了作者所写的序、记、墓志铭、书信、杂感、短论等。王忠肃
第一个故事讲述了王翱的女儿嫁为某官之妻,其夫婿试图利用岳父的权势谋取京职。王翱得知后,非但没有顺水推舟,反而大怒,甚至对夫人动手,最终女婿也未能调任。这一情节突出了王翱坚守原则、不为亲情所动的廉洁品质;第二个故事发生在王翱担任都御史,与一位守法太监共守辽东时,他虽接受馈赠,但并非出于贪婪,而是出于人情往来,并且在有能力时愿意回馈他人,体现出他的人情味与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