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不疑之母
《汉书》〔两汉〕
隽不疑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即问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由是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隽不疑每次巡视下属各县审查囚犯,回来后,他的母亲就问隽不疑:“有没有被平反的人?让几个人因平反而活命?”如果隽不疑说平反的人多,他的母亲就很高兴,笑着给他准备饮食,说话与平时不一样。有时没有平反的人出狱,母亲就生气,因此不吃饭。因此隽不疑做官,严厉却不残酷。
注释
行县:巡视下属各县。
录囚徒:审查囚犯有无冤情。
辄:总是。
活:使……活。
即:如果。
或:有时。
亡:通“无”,没有。
为:给,与。
残:残酷。
简析
隽不疑的母亲始终以“仁德”为标准要求儿子,尤其是在他担任京兆尹期间,母亲每天都会询问他是否平反了冤假错案,是否拯救了无辜者的性命。如果隽不疑做到了,母亲会非常高兴,甚至饮食和言语都与平常不同;如果未能做到,母亲则会生气,甚至拒绝进食。这种教育方式强调了为官者应以仁德为本,体恤民情,避免冤屈。
燕赵多佳人
佚名〔两汉〕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公仪休拒收鱼
刘安〔两汉〕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
外戚世家序
司马迁〔两汉〕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即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恶能识乎性命哉?